那时候, 没有私家车里的暖风, 一家三口,一辆大28自行车, 顶着小雪,一路上有说有笑…… 那时候, 最挡风的是老爸的后背, 而现在, 老爸的背越来越弯了...... 那时候,下一场雪, 马路上的冰雪一时半会儿化不开。 骑自行车就成了技术活儿, 动不动就摔跤! 赶上重量级大雪, 连车都不能骑了, 只能推着走! 那时候, 红绿灯没有拍照, 警察叔叔还站在马路中间的圆形指挥台上! 无论刮风下雪,都得坚持住! 那时候,雪真多, 一冬天都是雪。 “下雪就是命令”, 一下雪,就要去扫雪。 大伙拿着铁锹, 扫着扫着就玩起来, 往对方身上泼雪! 那时候,雪真大, 不像现在的雪那么少。 下雪就像放了假, 下雪之后就能打雪仗、堆雪人啦! 那时候, 在外面玩是不考虑温度的。 哪怕冻得鼻涕横流, 随便用袖子一抹, 一但河面结冰, 可玩儿的东西还是多了去了。 那时候, 曲阜小孩人人都会“打出溜滑”。 就比谁滑得远, 你是站着滑,坐着滑都行, 滑之前你还可以来段助跑。 那时候, 这样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就是潮人的标志, 底子和面儿都很厚, 里面融呼呼的, 但是鞋底不怎么防滑, 最适合打冰出溜的时候穿。 这双鞋给人们留下了温暖而又苦涩的记忆。 那时候, 在冰上雪上闹, 全靠这副棉手套, 是妈妈一针一线缝的。 不带的时候绳子跨在脖子上, 携带方便,还能顶住咬手的风。 那时候, 我们还有奶奶做的大棉袄、二棉裤, 还有腰带和背带, 上厕所可费劲了! 到了现在, 多想再穿穿奶奶给做的大棉袄。 那时候, 没有淘宝, 七大姑八大姨经常凑在一起织毛衣, 各种花样、各种颜色, 穿在身上特有自豪感! 自己还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学。 那时候, 冬天洗了衣服都挂在室外, 裤子放在外面会成精, 冻硬了都能自己站起来。 那时候, 院子总有一群放寒假的熊孩子。 不下雪的时候, 就扯下房前屋后的白菜叶, 互扔,直到被大人喝止! 那时候, 一到冬天,一家人就去屯白菜, 白菜是冬天的“当家菜”, 按照老人的话说, 冬天有了白菜心里踏实。 那时候, 最愿意帮大人搬白菜, 哪怕只能搬动几棵, 也觉得自己为家里出了份力, 甭提多自豪了。 现在能给家里干的事儿多了, 回家的时候却越来越少了。 那时候, 大白菜一吃就是一冬! 大白菜炖豆腐、炖肉,炒白菜,熬白菜! 这一波大白菜能吃到春天! 那时候, 零食少,但都特别香甜。 大街上没有鸡蛋饼手抓饼烤冷面, 只有烤红薯! 烤好的红薯既好吃又能暖手, 而且都能烤出糖来! 一只铁皮桶,一炉炭火, 闻到烤红薯的味就走不动路。 那时候, 糖葫芦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 就是红彤彤的山楂裹着又薄又亮的糖浆。 站在雪地里“咔嚓”咬一口,特别脆! 那时候, 唯一的膨化食品就是老式爆米花, 离老远就能听见崩爆米花的动静。 一袋爆米花能吃好几天! 那时候, 我们盖得都是自家弹的棉被, 最流行的是凤穿牡丹的被面。 或者是这种国民花色的大被, 这花纹简直是那个时代的爆款, 小编现在家里还有一款那样的棉被! 那时候, 房子是国家的, 不用自己交暖气费, 小锅炉烧得贼暖和! 那时候, 人们的取暖神器是——洋炉子、蜂窝煤, 烟囱下方也总有一坨冻得黄黄的冰。 那时候, 孩子早上起来不盯着iPad和电视, 窗户玻璃上有好看的冰花。 那时候, 最大的消遣就是休息时去职工浴池, 几个人共用一个淋浴喷头! 现在想想, 那时候的冬天还真是让人有“冻哭”的感觉! 那时候,冬天路滑上班特别不容易, 但也没觉得多辛苦。 那时候,生活没啥多余的娱乐项目, 但空气是清新的。 那时候,我们没钱没车没wifi 那时候,我们没手机找人不容易, 但见了面,笑容都是真心的。 没有暖气、冻哭了的那些年, 现在想起来却是那么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