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孙家包子铺”(别名孙跛子包子铺)就以其高超技艺和独特风味而驰名于章丘。 孙家包子铺的继承人孙继财,祖籍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赵庄,年出生于亦农亦商三代经营饭馆的孙氏大家族,他生性刚正不阿、仗义疏财,好交朋友,怜悯穷人。十二岁就随其父在曲阜姚村学起制作各类面食菜肴的手艺,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学得一手好技艺,尤以“白案子”手艺为最佳。年方十八岁时,就支撑起饭馆的全部家业,由于当时曲阜姚村交通闭塞,商贸不兴,故餐馆业生意萧条。25岁时,带领家人伙计十几口,离开曲阜姚村到济南大观园安营扎寨,在此经营十余年。后来因不甘受当地贪官地痞的敲诈勒索。38岁那年搬迁来到章丘。先在宁家埠安码村经营6年,后来到相公庄经营定居。 孙继财为什么选中了相公庄这块风水宝地,在此扎下根来呢?先从当时相公庄的交通条件看,此地当时是黄河以北诸县、市往返淄博等城市的必经之路,黄河以北的粮食、条编等农业产品和淄博的煤炭、陶瓷等工业产品都要通过这条黄金大道进行交换,同时,新泰的旱烟、莱芜的姜麻大都运至此地销售。当时的相公庄下河涯,五天两个集,一年一次物资交流大会,西起刘庄门,东至大北门,延伸南北大街,牲口牛羊市、木货市、估衣市、布市、鞋帽市、条编市、肉市、菜市、鲜干鱼市、水果市、窑货市、粮食市,各种面食小吃、说书的、玩杂耍的,比现在的相公庄集市还要大一倍,下河涯8座大、小车店,20余家各种小吃部、四大饭馆、10多家杂货铺、保元堂等四家大药店还有三家门诊小医药,十分繁华。 再看当时相公庄的自然环境。坚固雄伟的环城围子墙,大卡车能开着转一圈,北门之上巍然矗立着玄帝阁庙,南有南天门财神阁;北有戏台卧云楼、文昌阁;五大建筑南北成一条直线,遥相呼应。北门外下还有卧云桥。东西小河,清澈见底,鱼虾竞游,春夏秋冬四季潺潺流淌,卧云楼的东边生长着三株粗大的参天唐槐,西边还有数株垂柳随风摇荡,更显古镇几分春色。每年的农历三月初,玄帝阁庙会引来数万人好不热闹。当时的相公庄不仅是古县城东南15华里的军事重镇,而且也是四方商贾云集之地,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可谓是章丘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 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造就了当时商业界各类各样的人才。单就餐馆饮食业来说,就出现了人们公认的相公庄“六大名吃”,分别是张廷兰的面条、刘四的高桩馍馍、时清山的火烧、孙跛子的包子,还有江维的扒鸡、王庆堂的锅饼。在“六大名吃”中,孙跛子的牛肉灌汤小蒸包、油煎包、水饺更是名列前茅。孙继财主要以赶集、赶山会销售为主,章丘境内各地的山会、庙会、物资交流会无一不赶。平方米以上的大帐棚拆裝自如,运输台案两用的独轮小车,其它用具也非常适应流动营业,不易损坏。 孙家包子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制作技艺高超。糖稀般的发面经他几番揉搓,西瓜般大的大面团托在手中,拍打几下发出咚咚响声,蒸熟后面白松软,四季如常,有香甜之感。他的一手好面无人学会,同行王平增多次站在旁边偷艺,但终未学会。包于馅细而不腻,味道独特,无与伦比。油煎包上面松软雪白带亮,下面黄酥可口,咬一口,里面露出翠绿的韭菜或芹菜,云豆伴以筷子顶状的大肉,肥瘦搭配恰当,色鲜不生,脆而爽口,菊花顶牛肉灌汤小蒸包形美味香,门前走过,香味扑鼻,用荷叶包装,更增加包子的味道,引得人们多来光顾,甚至还要带几个回去孝敬老人。凡吃过孙家包了的,都说:“吃孙大爷的牛肉灌汤包,不小心烫腮帮,”“吃他的油煎包,上嫩下焦,越吃越香,上面像是吃面包,下面像是吃烧饼”。 孙家包子之所以好吃,得到人们的公认,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靠他的一手好手艺。例如发面、接面、用碱,四季有别。泡制包子馅的佐料搭配适当,操作技艺特高超,季子一摁一个,大小匀称,包水饺一拱一个,包菊花顶小蒸包一转一个。包个包子只用4秒钟,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女掌柜比他年青,大脚板,大高个,身强力壮,手脚干练。除了照顾买卖、看火,在实在忙不过来时,还要帮忙上案子、包包子、弄馅子。她的手艺虽不及孙继财,但与一般的比毫不逊色。就拿她切韭菜的技艺来说,一般人也得学两年。洗好的韭菜一把三斤以上,卡在手中,把食指和拇指伸直;用虎口平面摁住,30多公分长,20公分高的菜刀嚓嚓切起来,切的又细又快。她烙油煎包,烙制工序全由她完成,不准烧煤,只许烧高粱秸,原因是火候好掌握。特别在起锅时,女掌柜大喝一声,两手端起滚烫的平底炉镦,热气扑面,小跑步端到柜台上,翻扣在柜台板上,焦黄的包子底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真馋得人们流口水。二是选购主原料十分严谨。凡常年用的小麦、牛肉、猪肉都有常年主户,甚至与其结为兄弟,以取得相互支持和信任。他所用的小麦必须是弓弦色的旱地麦,水浇地的麦子一般不用。他所用的牛肉、猪肉除新鲜外,必须是一至二年的小牛和当年的猪,老牛、老猪的肉一概不用。在小麦加工方面,自己设有磨房,自己加工。那时没有冰箱,夏季常用地窖或是水井存放怕变质的东西。就是在那样落后的条件下,几十年的包子铺从未发生过食物变质现象。那时就非常重视职业道德和食品质量。 孙继财与其家人在章丘经营包子铺达四十多个春秋,一生四处奔波,艰苦奋斗。在旧社会那一段历史中饱经风霜,也没有创下什么大的基业。他生前常说:“钱真混得不少,但像一盘子蒜都让沾没了,我一辈子周济的穷人不知有多少,光收养逃荒要饭的孤儿不下20余个。有一个从莱芜逃荒来的8岁孤儿叫张有才,在咱这长大参加了八路军,复员时还来到这里。直到互助组时,才自己单立户口。救济穷人,我无怨无悔,使我憎恶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地痞恶棍,净敲诈勒索,再就是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弄的生意人无法经营。”解放后在一较短的时间里,年迈的他才创得一点基业,有了土地和宽大的宅院,使他得到了终生的欣慰和满足。俗话说,干啥伤啥,他没有让其后代继承其祖传技术,而是全力供他的儿女去读书。儿女们都掌握了一定技术和文化,从事了别的工作。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 请加 本文来源:章丘档案 版权属于原创者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