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的名称由来 曲阜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相传为古帝少昊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市名称由来和变迁 邹城古属夷地,夏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属奄国,公元前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曹侠于此建立邾国。隶属于鲁国之附庸,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年)邾国国君邾文公卜迁于峄,重建国都于峄山之阳。 至穆公时(公元前年前后)改“邾”为“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置“平阳县”和“驺县”。隋二县并之。至唐时,改“驺”为“邹”。关于邹城市之名的由来,在我国古籍文献中,邾多作邹或驺,邾驺二字古音相同,书邾书邹通用无分。92年邹县撤县设市更名邹城市。
邾文公是古邾国第十代国君。鲁文公十三年(前614),"邾文公卜迁于绎"。邾文公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衰败的时期,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势力单薄的邾国夹在齐、楚、宋、鲁之间,经常受到战争威胁。邾文公不顾年老体衰和大臣劝阻,毅然将国都由邾瑕(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今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一带)。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周围河流纵横,适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邾文公定都峄阳后,减轻了战乱威胁,邾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奠定了邹县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兖州之兖的意义 兖州为鲁西南重镇,居重要战略位置。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沇水”,“沇”与“兖”字同音,通用,兖是信义的意思。《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所以称兖州。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