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大众日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巡礼专题,今天推出第十三组《牵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统领经济发展——济宁城市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落实新理念增强新动能 

济宁高质量转型崛起迈出新步伐

——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林红玉

谈新旧动能转换

 编者按:济宁是鲁南经济大市、工业强市,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闻名于世。3年来,济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济宁新作为。今天,大众日报邀请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林红玉谈济宁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发展路径。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市紧紧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统筹传统动能提升和新兴动能培育,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动力活力不断增强,高质量转型崛起迈出坚实步伐。

山推集团机械制造车间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总抓手。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机制,构建起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专班推进、督导考核于一体的整体架构。顶层设计方面,形成“1+5+N”总体布局,即突出济宁高新区“一极引领”,发挥任城运河新城、兖州工业聚集区等“五区示范”,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多点突破”,积极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推进机制方面,市级层面建立了“1+13”规划体系和“”推进体系,“1+13”,就是1个总体规划引领、13个产业规划支撑;“”,就是1个指挥部统一领导、2个平台指挥督导、4个小组统筹协调、15个专班协同作战;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组建常设办事机构,确保专门工作力量,建立纵横联动的协调服务机制。按照抓工程项目的办法,建立“四新四化”重点项目库,依托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和挂图作战指挥平台,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制定调度通报、考核评价、督查问责等推进机制,集聚资源、精准发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过3年努力,我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预计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2%;三次产业比例由11.5:43.3:45.2调整到11.6:38.7:49.7,三产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坚持把产业作为主战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关键在项目,目的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年来,我们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省“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两轮驱动”,形成“5+5”产业布局,装备制造、研学旅游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我们重在“无中生有”,推动“筑巢引新凤”,华为大数据、瑞城宇航、晶导微电子等一批新兴项目成为新引擎。围绕高端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五大传统产业,我们重在“有中出新”,促进“老树发新枝”,三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太阳纸业新材料产业园、鲁抗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济宁高新区连续2年被评为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今年,围绕“制造强市”建设,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2个营收过千亿元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和医药产业4个营收过亿元产业集群。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领导也多次强调,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动力在创新。我们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培育壮大创新产业,优化创新生态,研发投入强度达2.1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近年来,我市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成功入围国家“百城百园”计划。创新主体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家,建有省级以上平台余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7家,创历史新高,在全省率先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9平方公里的创新谷核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太阳纸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积极搭建人才平台载体,成立济宁人才发展集团,广泛吸纳海内外英才,先后建设院士工作站41家,引进院士42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3人,科技资源加速聚集,正在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主动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我们重点推进几项改革: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同权”改革,市县全部启用新为民服务中心,提高审批服务效能,注重创新审批方式,推出一批“秒批秒办”事项,新设立企业全程网办率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户,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前列。二是基本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由14个减少为11个,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15类项,建成“一区一业一所”40家,园区发展呈现专业化特色化态势,产业集聚度达到80%,比年提高12个百分点。济宁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三是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培育特色产业集团,成立市文旅集团、土发集团、港航集团,全面出清“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开放作为重要支撑。按照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思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在推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构建经贸合作新高地,获批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济宁(金乡)内陆港开通运营,兖州国际陆港投入运行,“兖欧班列”直通欧洲六国。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举办市级大型招商推介活动30多次,近3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5家世界强企业累计在我市投资项目个。高规格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省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建成运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济宁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底色偏黑、产业结构偏重,推进绿色发展任重道远。3年来,我们以“四减四增”为引领,以“铁腕手段”治理污染,推进“十条工作线”,累计关停电厂14家、容量.35万千瓦,“散乱污”“小锅炉”实现动态清零,净压减煤炭消费当量万吨,万元GDP能耗较年底下降1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20.6%。坚决扛牢重大政治责任,积极推进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完成湖区12家煤矿退出、26万亩池塘退养,沿湖及入湖河道养殖场全部“清零”,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立足资源型城市实际,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少康湖、龙湖、十里湖、九曲湖已建成开放,全市累计治理塌陷地11.96万亩、修复湿地30.82万亩,“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特色生态水城形象初显。   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年来,我们民生投入稳定在80%,新建和改扩建学校所、幼儿园所,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启动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医院、疾控中心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就业创业量质齐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获批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试点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出新部署,我们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建设鲁南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更大力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更实举措积蓄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新旧动能“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奋力谱写济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牵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

统领经济发展—— 济宁城市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济宁城市面貌

曾经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济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重从创新体制机制、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强化要素支撑、拓宽对外开放等方面,紧紧牵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统领经济发展,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城市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聚力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   思想决定行动,以开阔的思路引领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动能转换的步伐更加沉着矫健,经济发展才能迸发活力。   济宁市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与推动,形成“市级领导牵头、规划方案引领、指挥部专班推进、可视化平台督导服务”的综合协调推进体系。作为资金保障,济宁市设立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创新推进模式,济宁市是全省唯一一个以指挥部模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地市。该市还建立15个专班分头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解读推送政策条,受理企业问题个,可视化展示重点项目71个。   强化督导落实,健全调度督查考核宣传工作制度。形成重大项目问题“企业直报—部门解决—两办督查—纪委问责”闭环式跟踪流程,对梳理出的难点堵点问题,挂牌督导。济宁市“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创新做法”在年省观摩会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百亿级主导产业达到9个,济宁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同权”改革,市县全部启用新为民服务中心,推出项“秒批秒办”事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进入“1天时代”,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新设立企业全程网办率列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户,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前列。   优化要素保障机制,建立新旧动能转换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首期设立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速推进,枣菏高速和董梁高速建成通车,建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京杭运河主航道“三改二”、湖西航道、韩庄复线船闸等项目加快推进,济宁新机场开工建设。

提旧育新并举培植优势产业集群   为加快产业发展节奏,力促产业合理化、高端化,济宁市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一批新兴优质产业集群,引领经济发展效能提升。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济宁累计关停(停运)电厂14家(35台机组)、容量.35万千瓦,“散乱污”“小锅炉”实现动态清零。作为唯一一个两次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务院督导检查的地市,两年均得到国务院督导检查组高度认可。   济宁市把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煤炭工业开采,济宁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截至年底已超过73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务重、社会责任重大。济宁市大力实施生态突破战略,将发展塌陷地光伏作为塌陷地综合治理利用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快塌陷地治理步伐。目前50万千瓦国家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已并网运行,招引国内光伏产业领军企业,加快打造现代农业渔业生产与观光旅游为一体化的光伏示范基地。济宁走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塌陷地治理新路子。   旧巢引新凤,旧貌换新颜。在传统产业提升方面,济宁全力推进“双千技改”工程,建立市县一体技改奖补政策体系、市县园企四位一体的技改投资提报体系,紧盯产业政策导向和升级重点,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济宁能源落陵煤矿因资源枯竭停产关井后,企业发展曾一度举步维艰。以盘活原落陵煤矿土地厂房等资产为目的,企业高标准建设10万平方米的车间,规划打造精密制造产业园,并同步全力开展精准招商、以企招商。年以来,相继引进艾坦姆高端流体控制阀、春辉液压、信发液压等11家高新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以流体控制阀、液压元件为主业的精密制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昔日的“落寞矿区”华丽转身为“高端制造工业小镇”。   推进自主创新,走出先进制造智能化发展的路子。如意纺织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高端面料全流程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珞石科技是唯一一家获得国际西门子PI认证的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企业;太阳纸业推出世界上第一张“无添加”生活用纸,通过美国FDA食品级鉴定、欧盟AP食品级鉴定;山推股份在巩固推土机技术质量优势同时,成功开发全液压推土机,打入美国高端市场;泰丰智能获工信部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   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精心打造“十六条工作线”,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华为大数据、辰欣药业、瑞城宇航、晶导微电子等一批新兴项目起步高端化,成为新引擎。凯赛生物生物法长链二元酸技术国际领先,针状焦、石墨烯等领域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谋划布局氢能源产业,建成国内首座“氢电醇气油”综合能源补给站。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先后进驻,电商交易额亿元、增长30%。梁山菱花等15家企业获批工信部“绿色工厂”荣誉称号,邹城工业园区获批工信部“绿色园区”荣誉称号,山东霞光木塑墙板等6种产品被工信部评为“绿色设计产品”。

强化要素支撑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济宁市全力聚合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形成良好的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   年,山推股份牵头建设的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正式纳入省“3年30家”共同体名单。该共同体是山东省在工程装备产业领域唯一批复建设的共同体,省政府将济宁市确定为全省工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总部基地,将牵头全省同行业提出产业重大技术创新目标和方向,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同时,济宁市也将成为全省工程机械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创新载体建设初具规模。济宁市获评支撑绿色发展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入围国家“百城百园”计划,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城市,建有省级以上平台余家,济宁高新区、兖州区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家。   强化培育引进人才,济宁成立人才发展集团,组建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加大“优才计划”实施力度,深入推进“青鸟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泰山系列人才31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人。   为破地域藩篱、畅通柔性引才渠道,济宁大力推进“人才飞地”建设。校企双方通过设立项目实验室,将企业的研发端搬进高校,“飞地引才”开始发挥作用。受疫情影响,“人才飞地”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相对较少,但“人才飞地”与企业的线上联系却更加密切。   “人才飞地”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同样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济南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承担了3个研发项目,年上半年公司又向济南研发中心投入万元用于新项目研发。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主持承担科研项目8个,引进珍优食药用菌6种,新申请发明专利2项,解决食用菌技术难题10余项,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增加余万元。

尼山圣境全景图

力促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两创”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近年来,济宁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招引文旅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经济增长极。   这里不仅是圣人故里、运河之都,随着时代进步,济宁正逐步努力建成康养胜地。强化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引领作用,高标准承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曲阜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微山湖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观质量评审,是全省唯一同获这两个“金字招牌”的地市。   高规格打造文明互鉴高地。儒学研究传播话语权不断增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省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建成运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性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现全覆盖,累计举办各类活动9.7万场次。   济宁整合研学旅游资源,推出了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运河微山湖休闲游、圣地乡村生态游四大主题线路产品和“拜圣习儒”“走进水浒”“礼佛禅修”“运河访古”“湖上泛舟”“圣地农耕”六大体验性游览活动。组建济宁孔子文旅集团,儒源文化集团入选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名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市级文旅特色小镇13家、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20家。   实施文创精品工程,创作《金声玉振》《邹鲁礼乐》等一批旅游演艺精品,推出孔子像、孔子印阁等一批文创产品,拉长产业链条。   在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济宁作为代表市作交流发言,11月山东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在济宁市举办,济宁市研学游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10个景区、非遗项目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十大文旅产品入选山东“六好”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是全省入选类别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市。   近年来,济宁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市47.6%的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同养老机构签订协作协议,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

四新经济投资洽谈会

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为应对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济宁市着力增强对外开放活力,高质量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眼下,投资15亿元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正紧张有序、热火朝天地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项目达产后,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与伊比兰伽、华中数控、上海航天、陕西海力特6家数控机床企业将入驻,预计可年产各类高档数控机床0台,机床功能部件00台(套),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6亿元,形成亿元产业规模。   据了解,年,济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亿元,其中出口增长28.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5%,“兖欧班列”带动作用明显,获批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获省政府批复,济宁(金乡)内陆港开通运营,兖州工业园等5家单位被认定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和省级内外贸结合市场,3个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济宁市创建成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济宁市通过积极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重大基础设施推介会、华为高峰论坛、济宁市产学研合作暨院士恳谈会等主场招商活动,依托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举办招商推介活动30多次,近3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5家世界强企业在济宁投资项目个,到位“十强”产业内资亿元。   下一步,济宁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发挥济宁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坚持做好改革创新文章,加速推动产业集群布局,强化企业发展主体地位,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创新生态,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发展格局。

——文章刊发于《大众日报》年12月17日第6—7版

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张晓茜审核

牟德鸿签发

吴洪斌投稿邮箱

dzrbppgl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