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春秋战国分属齐鲁而有“齐鲁大地”之称,其中齐国时战国七雄中最后被秦国所灭的国家,秦灭齐后建立秦朝,广设郡县。 秦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统治,其中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对我国后世行政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年代久远且史料不足,历代关于秦朝郡县的数量争议颇多,除了《史记》记载秦初三十六郡外,还有四十二郡、四十六郡、四十八郡等说法,这里采用谭其骧先生四十六郡说。 齐国曾是战国时期与秦国并称的强国,秦于山东地区设立的郡县颇为密集,四十六郡中山东地区有临淄郡(齐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薛郡、东郡等,以上为全部或大部在今山东的郡,此外东海郡北部、泗水郡北部、砀郡东北、巨鹿郡南部等的一部分也在今山东境内。 其中,临淄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薛郡、东海郡这六个郡的郡治位于今山东境内,具体是临淄郡郡治为临淄县,琅琊郡郡治为琅琊县,胶东郡郡治为即墨县,济北郡郡治为博阳县,薛郡郡治为曲阜县,东海郡郡治为郯县。 琅琊、即墨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地名。如今,临沂就有琅琊之称,但此琅琊是因东汉曾为琅琊郡郡治,秦代时的琅琊县位于今青岛胶南古琅琊,西汉时就不再为琅琊郡治,后消失于历史长河。秦朝即墨县位于今平度西南,古即墨县消失于南北朝,今即墨为隋朝时异地所设。 临淄、曲阜春秋战国时分别为齐、鲁两国国都,现在分别是淄博市临淄区、济宁曲阜市,东海郡郡治郯县在唐朝至元曾消失了长达五百多年,元末又设郯城县,郯城今为山东临沂市辖县。 博阳虽屡经改名,但结局要好得多,自秦以来先后有博县、博城、乾封、奉符、泰安等县名,如今是山东省地级泰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