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蛲虫病为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可通过接触传染,易在家庭及集体儿童机构中引起流行。临床以肛门、会阴部瘙痒及睡眠不安为特征。偶可引起异位性并发症。 如何诊断?小儿如有上述肛周瘙痒等临床现象,应首先疑及本病,并积极寻找成虫或查找虫卵以确定诊断。一般在小儿入睡后1-3小时检查肛门,可发现有成虫爬出。有时粪便外面亦可见到爬动的成虫。查找蛲虫卵,以刮取或粘取肛门周围皮肤皱襞内的污秽物涂片检查,阳性率较高。 基本方二鲜苦楝根皮20克,全葱克,胡椒20克,食醋毫升。前3味药共捣如泥,放锅中炒热,加入食醋,拌炒极热,以布包之,用消毒纱布熨脊背两旁,由上而下,少顷再加醋炒热,包好熨脐腹部,候药微热,改敷于剑突下,可反复多次,以痛减为度。用于小儿蛲虫积聚腹痛。 特别提示1.在有蛲虫病的家庭、托幼机构中,应对儿童的内衣、内裤、床单等进行蒸、煮或在日光下暴晒消毒,同时集体更换内裤。小儿玩具也应消毒,不许小儿将玩具放入口中。2.睡觉时给小儿穿上满裆裤,裤脚缝上松紧带,避免孩子用手直抓肛门,也避免虫卵散落在床上污染衣被。第二天早晨再用肥皂及温水洗肛门周围,并注意女孩的阴道口有无蛲虫。3.经常剪短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吮指习惯,勤洗澡,以防止再感染。4.蛲虫在人体内寿命一般仅20-30天,如能避免重复感染,不用药治疗亦可自愈,因此,避免重复感染十分重要。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