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村在时庄街道驻地西南3.5公里,沂河之阳,村庄占地亩,户,人,耕地亩。(以前数据,现在应有变化)。据《朱氏族谱》载:朱氏祖居凤阳,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后,将其十子朱檀封鲁王于兖州,其后裔共封23郡国。明万历七年(年),滋阳王朱颐堄(明大祖第八代孙,滋阳荣庄王朱当渍三代孙)迁此立村,名皇府庄。其祖林在兖州城西楼庄,解放后,娄庄朱氏联系他们去老林分林木。传到振字辈四支(振焕,振焜,振?,振熙)有三支繁洐至今,形成村中大姓,约多人。清初,因村东南隅有棵大柳树,故易名大柳村。《曲阜县志》载"(城)正西…大柳村",《续修曲阜县志》载″第四区泗沂乡大柳村"。建国后属坊岭区,年属于孔村人民公社,年属于时庄区,后又陆续隶属时庄公社,时庄乡,时庄镇,现属时庄街道。村中姓氏除朱姓外,有张,王,李,姚,孔,周,郭,边(一家),高(一家)(迁兖州,高氏曾任国军骑兵连长)。年统计,全村户,人,耕地亩,地主富农各一户,占地亩。多数农民以磨豆腐为生,。年,国家出资,修筑了沂河堤岸及围村防洪堤。九十年代养蚕栽桑,板栗种植为特色。还有二十户左右打井(打压水井)专业户。现在特色产业核桃种为特色,面积为20多亩。村西南原有孔家林,占地10亩,为孔氏十二府墓地,内有一大塚,是清代大书法家孔继涑墓地(墓封土呈圆丘形,石椁室,椁外石灰汁灌浆,为孔继涑夫妇合葬墓)墓前有清乾隆五十年(年)"至圣六十九代孙候补内阁中书谷园先生墓"碑一座,著名书法家梁同书题。墓东第一墓为其嗣子孔广廉夫妇合葬墓,墓葬形制与孔继涑墓同,墓前皆立石碑,亦为梁同书题。第三墓为孔继涑三个侧室的合葬墓,墓前均有石碑,第四、五墓无墓碑。这个墓群年遭破坏,年修复,公布为曲阜文物保护单位。村东南有冀家林,占地24亩,有林门,华表,石马,石羊等,内葬冀氏先祖,明代广西思恩同知亮生,现墓地荡然无存,冀氏后裔居住时庄街道东颜村。孔道第一学校遗址,在此村西南隅,原岚兖公路北,年,国民党陆军中将孙桐萱出资元,孔祥润捐地二分九厘(旧制)创建,据口碑,当时建校舍近20间,周围砖墙,校门嵌有"孔道第一学校"的石匾,但未及招生,即逢"七七事变",孙部撤离,校舍遂废。现在孙桐萱立石碑两幢。[孔道第二学校在李家店村,亦是年孙桐萱出资元,桂虔喜捐地三分(旧制)创建,年被大水冲毁]。另外,有朱氏敕褒节孝碑两幢(皇帝诏令褒奖妇女贞节孝顺):光绪三十年立,朱康熺之妻刘氏。光绪三十二年立,朱玉鋼之妻陈氏。此两碑有文物价值,又有宣扬贞孝持家之美德价值。一一朱明德撰于泉城槐荫广场阅原餐厅(年9月7日) ◆寻访散记(3):天津宝坻走访实记之二 ◆寻访散记(2):天津宝坻实地走访实记 ◆寻访散记(1):兖州北顺城街张玉华的故事 ◆古沛朱氏淄川寻亲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