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书院街道书院村70多岁的张大爷早晨六点不到便拿着扫帚出了家门,他要和邻居们一起打扫卫生。“张大爷,年纪大了,不用你扫,身体要紧。”邻居李玉民连忙说道。“今天是集体打扫卫生的日子,为了咱乐和家园,我也要尽点儿力。”乐和家园正是曲阜市推广的旨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的乡村工作新模式。 “一站两会”,融洽干群关系 “以前打扫卫生是有偿服务,也很难组织,有了互助会之后,不少公共服务都由村民自己来组织完成,我们把精力主要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书院村党支部书记杨红介绍,“以前村委安排不下去的事,现在通过联席会商量,互助会承办,很多事办起来很顺利。”互助会、联席会是乐和家园“一站两会”管理机构。“一站”即社会工作站,是乡镇在行政村设立的社会工作平台;“两会”即互助会和联席会,互助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联席会是村委定期召集互助会负责人、社工等一起商议村级大事的制度,以此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村级管理新架构。 “村民之间的人情味儿浓了,谁家有什么难事都互相帮忙。”常年患病的村民陈润英高兴地对记者说。腰椎疼曾让她感到身心疲惫、生活无望,村里成立互助会以后,姐妹们经常聚在一起,一起劳动,拉拉家常,现在自己也想开了,日子过得也有奔头了。 目前互助会实行联户制度,每个乐和代表联系12户村民。“乐和家园是一个平台,融洽了干群关系,也丰富了群众的生活。”目前,曲阜在3个镇街8个行政村已开始项目试点。 “三事分流”,唤醒村民责任 走在书院村宽阔的道路上,你会惊讶于这样一幅场景:闲置的粮食缸重新利用,整齐有序地分布在道路两旁,里面培上了土,栽种着的红花绿草争奇斗艳,相映成趣。 为让村庄更美丽,书院村村民自发组织,将家中闲置多年的多个粮食缸捐献出来,栽植了榆叶梅、石兰、桂花等各类苗木花卉多株,提升了村庄绿化档次。“现在,受乐和思想影响,责任意识、互助意识已经深深印到群众脑子里啦!”杨红介绍说,除了捐赠粮食缸,村民们还自发为村民互助会捐款捐物。“以前镇村干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和管理老百姓,大事小事一包拦,现在把权力分下去的同时,也激发了群众的责任感。”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岳耀方认为,乐和家园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施三事分流,即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的工作机制,激发村民自己处理村社公共事务的意识和热情。 现在,村委会和村民们共同商讨处理公共事务,村民协同村两委参与贫困户帮扶、讨论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等,3月份以来,全村仅卫生事业一项就节省开支3万余元。 “三院六艺”,复兴优秀文化 5月14日下午,姚村镇姚庄村乐和大院上演了一出由村民自导自演反映婆媳关系的情景剧,动情之处,很多人在悄悄抹眼泪。该村互助会负责人颜新华介绍,创作这样的剧本,目的就是引导更多的村民能够明礼修身。 以“三院六艺”为载体的乐和家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突出彰显了修身修心的主旨。自建立以来,组织村民恢复了传统节气活动,建设非遗展厅,开展了孔子讲堂、娃娃团诵读等活动,形成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随”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中广泛宣扬了懂礼、知礼、尊法、守法的思想。“从儒家思想的源点出发,追求生态文明和民主和谐,注重外在,更注重内里。”北京地球村的创办人、曲阜乐和家园建设首席顾问廖晓义认为,在乡村建设生存家园的同时,也要建设村民的精神家园,让“守望相助”的儒家思想重新回到百姓生活生产中去,更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直达曲阜通!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