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网站商务合作热线及 这几天 在济南等地漂泊流浪几十年的孔令和老人 终于回到老家吴村镇泉头村 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 故事是这样的: 前不久,“济南时报”记者发了 两则报道: 经过济南救助站和曲阜方面沟通 确认孔令和老人是 吴村镇泉头村人! 3月20日一早,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驱车将老人送回曲阜市吴村镇泉头村老家。 坐在车上的孔令和一会儿用手扒着前排的靠背,一会儿又双手合在一起,眼睛则看向窗外,“走了,这辈子可能都不再回来了。” 两小时后,汽车到达曲阜市吴村镇泉头村。“你是小二子吗?”80多岁的村民孔兆海听说孔令和回家,特意骑三轮车赶来村委会,拉着他的手问道。孔令和不停端详,却不敢相认。 “我小名是秃二啊,你是?我想想,我想想。”孔令和紧皱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 “我是兆海啊。”孔兆海自报家门。“兆海?咱们是邻居,我记得你好高的啊。”孔令和打量着对方。“老啦,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腰也弯了。”孔兆海说。 听到孔令和说自己87岁,孔兆海说,“我才80岁出头,你比我还小几岁,哪儿能87岁?”孔令和愣了一下说他属猴,“那你虚岁75,记岔了,多算了一旬。”孔兆海纠正道。 “我记错了吗?”孔令和喃喃地说。 眼前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村民关心地询问自己,孔令和一一回答。 回想漂泊在外的几十年,孔令和说“没遭太多罪”。几年前,他还能拎着大锤砸钢筋卖废品,收入不多但也能够自己吃喝。几十年孑然一身,对他来说,孤单是最难熬的。“有时挺难受,愁起来就喝酒,以前一天能喝两斤。”孔令和伸出两个手指比划着说。每逢春节,看到别人家一家团圆,他心里不是滋味。别人家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他只能一个人喝闷酒,“过年就买包速冻水饺煮了吃。” 不过,孔令和说,在济南漂泊的40年,有很多帮过他的好心人。其中,30岁的苏传旺是他口中“最投脾气”的人。“原来旺旺开了个修摩托的店,我们是邻居,没事我就和他聊聊天,平时我也没啥事,就帮他扫扫地。”平日里,一老一少相处融洽。19日,苏传旺还曾特意去救助管理站看望孔令和。 “旺旺对我不孬,平时经常给我送吃的,见面就问‘缺钱花吗’,这一句话比钱都宝贵啊。”苏传旺的关怀让漂泊的孔令和感受到了亲人温暖。回曲阜前,不会用手机的孔令和特意让人写下苏传旺的电话,“等着我住下,好给他打电话报个平安。” 如今,重回故土的孔令和见到儿时玩伴以及村里乡亲,曾经的孤单一扫而光。每见到一位村民,他都会不住地打量,然后攀谈两句。在吴村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孔令和的户籍已开始恢复,信息采集后会将他送到当地养老院住下。附:济南时报第一篇报道全文 曲阜87岁老汉离家闯荡数十年 终于有望叶落归根了 “能模糊想起来的只有村里的几间土房子。离家40多年了,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当年的人还能不能再见到……”3月19日,87岁的孔令和坐在油牌赵庄村路边一间简陋的棚子里,捋着发白的长胡须,喃喃自语。 从曲阜来济“漂泊”的40多年间,孔令和干过各种脏活累活,同时也受到了济南市民的热心帮助。随着年纪增长,身体也每况愈下,如今,回家成了他唯一的愿望。 漂泊了一辈子济南是第二个家 两段残垣断壁间搭起的棚子就是孔令和的“家”。时而刮起的大风,棚子一阵抖动,带起团团尘土落在被子上。“这就是我家。”孔令和抖落掉在被子上的土灰,用编织袋盖在上面。他说,这十几床被子都是附近村民送给他的。 孔令和十几岁的时候爹娘就没了,村里也没什么亲人,就去东北流浪了快20年。后来再次回到老家的时候,发现房子也没了,接着来了济南。40多年前,孔令和离开曲阜老家,“扒火车”来到济南,“当时在孟王庄和油牌赵庄村附近‘下车’,看到村里人多、心眼也好,就决定在这‘定居’了。” 经过多年的相处,孔令和和不少村民成为要好的朋友。“我们很聊得来,每天路过他这都会来看看他。”15日上午,村民马先生还带着一箱啤酒来看望孔令和。多年来,这样的关怀和温情也感动了孔令和。他说,“济南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日子虽然清苦但能自给自足 “当年到济南后就在附近村子里帮别人打短工,割草、播种,啥农活都干,一天一块钱的工钱。”40多年过去了,孔令和仍清楚记得刚到济南时的情景。后来,孔令和卖过蔬菜、去市区旱厕淘过大粪,虽然日子清苦,但也能够自给自足。 有村民劝过孔令和去市区乞讨,这样可以“来钱快”。孔令和没有答应,“我腿脚好得很,怎么能去跟着讨饭吃呢?” 随着年龄渐长,孔令和干起体力活力不从心,“平时还会拣点废品卖钱,原来还能拿着大锤砸钢筋现在不行了。”近年来,他在棚子旁边开出两块田地,种着大蒜、菠菜和小白菜,平时用压水井打水灌溉,“自己吃点,多出来的再卖一些。” 不久前,一名村民想把家里存的个蜂窝煤送给孔令和,但是他坚决不接受,一定要给钱。“平时大家都帮我,这么多蜂窝也是人家拿钱买的,我多少也要给人家一点钱。”村民拗不过,只好收了孔令和元钱。 再也流浪不动了老人想回家 “我今年都87岁了,眼睛看不见,腿脚也没以前那么利索了,不想给村民再添麻烦。有一天,突然脑子里出现老家模糊的样子。”孔令和来回捋着发白的长胡须,眼角皱纹更紧了,“流浪不动了,我想回老家,有个地方安稳住下。”孔令和说,他现在也能生活自理,能干些零活养活自己就好,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回曲阜老家,现在村里可能都没几个人认识了。”说到这里,孔令和不禁感叹身世艰辛,老泪顺着满脸皱纹流下,胸前银白的胡须微微颤抖。 近日,记者联系到市救助站相关工作人员,告知孔令和的心愿。19日,经孔令和同意后,工作人员开车将其接到站点,登记相关信息。与孔令和相识多年的苏传旺特意赶到救助管理站送别。 “老人没有身份证,我们已帮他联系了户籍地,恢复户籍。明天就能把他送回曲阜老家。”工作人员表示,“像老人这个情况,没有子女抚养,可以联系地方提供低保,把老人送到当地养老院。” 来源:济南时报 来源:曲阜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