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最后一根钢梁吊装结束,由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承建的曲阜东站站台雨棚钢结构吊装工作圆满完成,钢梁总重吨,历时59天。鲁南高铁曲阜东站是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的重要站点,同时是连接京沪高铁与鲁南高铁的关键枢纽,其建设进程对于鲁南高铁年底的顺利开通至关重要。据介绍,鲁南高铁站房及雨棚相关工程中的站台雨棚规模为4台9线,基本站台m×10m×.5m,标准站台m×15m×1.5m。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曲阜东站建设面临多单位交叉施工,交通不便,车辆通行困难;工作场地狭小,机械作业场地有限;工作面移交存在滞后等严重阻碍,最大有效工期仅59天。最终,中铁建工鲁南项目部在仅有的59天有限时间内精心组织,统筹排布,一二站台在40天的有限时间里,钢结构吊装完成的同时金属屋面全部铺装完成。四站台吊装工作,由于第一部分钢柱移交时间滞后,直到6月26日才具备吊装条件,项目部及时增加人力机械,额外增加三组施工队伍,延长工作时间,最终在7月15日顺利完成全部吊装工作。 目前,鲁南高铁曲阜东站已经全面进入站房装修阶段,站房部分外立面已装修完毕并初具雏形,站房室外工作已全面展开。鲁南高铁曲阜东站预计于年9月30日全面整体竣工。
曲阜东站雨棚钢结构吊装工作的完成是继今年3月5日曲阜东站主体结构封顶,4月6日钢结构网架整体提升,6月15日金属屋面安装完成之后的又一重要节点。鲁南高铁曲阜东站雨棚钢结构吊装的圆满完成,为以后的路基回填,轨道铺设以及电力接入,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为后续联调联试争取了更充分地时间,也为鲁南高铁全线按期通车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基础,是整个鲁南高铁开通至关重要的一环。 7月22日,鲁南高铁日曲段进行列车的冷滑试验,本月底将全线通电,8月1日起,列车将进行从日照至曲阜大王庄线路所有路段的联调联试。此外,鲁南高铁曲阜东站鲁南场也在紧张施工中,现在正在进行道岔钢轨的铺设,预计8月底鲁南场实现全线贯通。 日曲段开始滑试验,下月起开始联调联试 22日,在位于曲阜市的鲁南高铁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施工管段,从空中俯瞰,已经完工的高速铁路仿佛一条白色的长龙,蜿蜒穿梭在田野山间,十分壮观。 铁路沿线,几位工人正在进行一处围挡的修补工作,“近期,我们每天都要对铁路沿线巡查,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确保鲁南高铁的安全运行。”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鲁南高铁项目部办公室主任郭伟说。 “冷滑实验就是在接触网不受电的情况下,通过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滑行,对接触网进行动态试验检查。”郭伟介绍,目前鲁南高铁临曲段已经全线封闭进行冷滑试验,冷滑试验结束后,本月底将全线通电。8月1日起,开始进行从日照至曲阜大王庄线路所路段的联调联试。“到时候,市民就可以看到列车在鲁南高铁上快速驶过。” 而位于曲阜市尼山镇境内的鲁南高铁临曲段团月山隧道,作为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米,穿越尼山、团月山两条断裂带,被称为制约临曲段通车的“拦路虎、绊路石”。 “隧道进口向内米都是五级浅埋破碎带,顶部覆盖层最小埋深仅有5—7米左右,我们通过预支护技术进行超前加固,减小了风险,才得以慢慢推进。”郭伟介绍,团月山隧道的施工难度非常大,隧道施工队伍克服了种种困难,刚开始以每天4米的速度推进,后期以每天8米的速度有序推进。项目部还与分部签订了“团月山隧道军令状”,按旬考核、按旬兑现,最终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基础上,团月山隧道按期全线贯通。 24小时轮班施工,确保“咽喉区”贯通 “现在正在进行轨道板的混凝土灌装、钢轨的铺设等轨道工程的施工。”22日下午,在中铁十局鲁南高速铁路项目部曲阜东站工程建设现场,部分轨道已经铺设完毕,笔直的延伸向远方,整齐划一、非常壮观。 项目部综合办公室主任丁宗强介绍,鲁南场可谓是整个线路中的“咽喉区”,早日贯通对后期的联调联试及全线通车都意义重大。“为确保按时完工,我们现在实行24小时轮班施工。”丁宗强介绍,由于天气炎热,项目部为大家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并设置多处饮水点,预防高温中暑情况的发生。“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约96%左右,预计8月底,将实现鲁南场的全线贯通,9月10日左右会迎来全线的联调联试工作。” 除了轨道工程,铁路沿线的环保护坡也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在整个标段内采用了这种三维护坡,更加环保。”中铁十局鲁南高铁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冯云明介绍,铁路沿线的护坡上,全部采用了更加环保的生态土,并选种了多种绿植及花卉,相比原来的护坡,这种三维环保护坡,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更加绿色环保,漂亮美观。 此外,曲阜东站站房建设已经开始进行室内室外的吊顶、玻璃幕墙等装修装饰工程,站台风雨棚钢梁吊装完毕,站前广场也在有序推进。预计9月20日,曲阜东站站房即可全部完工。 为保高铁正常运营,自主研发监测系统 22日下午,在中铁十局鲁南高速铁路项目部曲阜东站工程现场,不远处的京沪高铁线路上,几分钟就有一辆高铁疾驰而过,项目部办公室主任丁宗强介绍,由于施工现场与正在运营的京沪高铁距离较近,几乎每五分钟就会有一辆高铁驶过,施工难度非常大。 为确保京沪高铁安全运营,施工过程中需要时时掌握邻近施工工点的京沪高铁的变形情况,并据此及时调整、优化施工参数。为此,项目部通过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合作,将既有监测设备整合,研发了一整套的既有线沉降、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时时监测京沪高铁变形情况,为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施工中,为了不影响京沪高铁的正常运营,仅打通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相连的一段10.米的地下通道接层,就用了近6个月,还将明挖顶进地道接长施工工艺优化为原位现浇施工工艺,解决了新旧地道之间的防水问题。 工程施工中,鲁南场与京沪场并场段需要进行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基处理,施工时距离京沪高铁最近处距离仅6米多,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米长的并场段,打下了多根CFG桩基,总长度达到了10.3万米,顺利完工。 相关链接: 两条正线+四条联络线鲁南、京沪高铁互联互通 鲁南高铁建成后,是否能与京沪高铁实现互联互通,备受市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