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

Teochew

cuisine

己亥年五月

端午已过,你家中还有多少粽子?

潮汕的粽子,其实不止那种瓦解咸甜党之争的又甜又咸的老妈宫粽球,还有各家各调各味的肉粽子(咸粽),还有别具特色的栀粽,沾白糖吃(甜粽)——看!这就是省尾国角、山高皇帝远的淡泊,不党不派啊,管它甜的咸的,好吃就行。

不过,这篇不主要说粽子。潮谚“五月节食药”,我想说的五月里好吃的——药!

端午节在潮州叫“五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五月最重要的节日,也意味着全面入夏的各家餐桌上的锅碗瓢盆,将迎来盛夏的盛宴。五月,春尽而夏至,暑湿气交蒸,蚊虫多,更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孳生的节令。在潮州人眼里: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如何驱瘟辟邪保平安?

“食药!”

青草水

解暑解毒青草水

五月节,山野间的药草纷纷涌向市井巷陌,向一众潮州吃货们招手:“吃我!吃我!”因为吃,“恶日”这天,竟也成了“圣日”。

这一天,家庭主妇深藏心中的草药长轴缓缓摊开。凡是自己在田间地头或者市场地摊能看到的草药,都要买回来在这一天开晒。诸如:药丸草(又名牛喫埔)、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白花磨其草(别名早莲草、上旱莲、白花甏蜞草、白花棕草、白花嵫草、白花断血草等等)、黄花磨其草、叶下红、葫芦茶、节节花、金银花、桑叶、莲叶、菊花叶、艾叶、麦门冬草、鸟麻、山柑茶……都是些防暑降温解毒去湿的大自然馈赠。

主妇们借着五月初五这天“圣日”的阳光,开始暴晒几天。药草们晒干就可以收藏起来。长长的暑夏,难保哪天没空或错过去买新鲜青草(药草),就可以拿出干药草备用。每天熬一钵这样的“青草水”,煮好下一点乌糖丁,午睡后一人一碗,是极好的解暑饮料。

(题图:白花蛇舌草,摄影:识食务)

栀粿栀粽

栀粿

栀子的地位比其它药草来得高些,入粿,叫栀粿。

栀子,中药名称“山栀子”,潮州人称山黄枝,又名黄枝、山禅卜等。《本草纲目》称:栀子有清热泻火、除烦解郁、凉血解毒之功效。《潮汕百草良方》载:“山黄枝,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

(题图:山栀子上图:栀粿,图源:网络)

成熟的栀子敲碎,用水浸泡成黄色栀子汁,和糯米粉拌成糊状,然后蒸制成年糕状,就叫“栀粿”。栀粿的糕体如幼童肌肤细腻光滑,吃时用棉线轻轻割成小片,就一小碗白糖粘着吃。

栀粽

我熟悉的潮州凤凰山区栀粽,其做法则不采用栀子汁。虽然包粽子的糯米也浸“栀汁”,但此“栀汁”其实是山里人家烧出的柴木灰洗澄出来的碱性水。

(小枕头状的凤凰栀粽锦洲哥摄)

五月节前数天,山民们从山上砍下合适制作栀汁的如独叶埔姜、干亩柴等好柴木。柴火晒干后,于烧饭的炉灶连续烧几天,直到炉膛里积攒到够量的好柴木灰。经水洗、沉淀、澄清后的碱性水,用来泡一天一夜的糯米。糯米泡好了,就可以包“栀粽”啦。包成小枕头状的栀粽,放一大鼎里煮,要煮一整天。凉透的栀粽像琥珀般半透明、熬煮得粒粒剔透的糯米粒发出幽幽黄光,用包粽子的草绳裹住一节节割开,也是沾白砂糖吃。

(带琥珀光的凤凰栀粽锦洲哥摄)

栀汁淡淡甘苦、柔韧糯米香和白砂糖清甜相融,好吃极了。最重要的是,潮汕人相信它同时是一道凉肠去火解毒的良药。

使君子花炒鸡蛋

使君子花开

五月是驱虫的时节,也是使君子开花的时节。使君子,即潮州人熟悉的“削甘子”,又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梭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等。

农历四五月间,使君子次第开花。通常作为棚植的使君子,同一株上会长出初白、转粉、终红的神奇变色五瓣小花,翠绿的厚厚叶幕上,时隐时现的花儿,像许多彩色星星。使君子的干果,是一味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的名中药。使君子花被许多潮州家长用作药膳,切碎的使君子花炒鸡蛋,,既给小孩除疳积、驱虫,又能让小嘴巴吃得美滋滋。

(题图及上图识食务摄)

“甘子花香”是我从小熟悉的味道,那种特殊的粉粉的香气,总是让我联想到爽身粉的香气。小时夏天洗澡后,母亲会将爽身粉扑在我脖子后背……它们一起构成了我长久不灭关于夏天的味道记忆一部分。

《本草汇言》有言在先:“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告诫人:肚里没虫子没疳积就别吃了,吃了反而不好。那——肚子里有馋虫,可以吃吗?

真珠花菜猪血汤

真珠花菜

五月节吃药,不能不提“真珠花菜猪血汤”这道美味。真珠花菜,学名白苞蒿,与常见的艾蒿类植物有很相近的药性。它还有很多别名,如广东刘寄奴、鸭脚艾、白花艾等。这种药味浓烈的野菜嫩叶,是五月的应时、廉价、美味野菜小食。真珠花菜加上猪血猪肺煮食,甘苦蒿味能去腥膻,廉价的猪杂猪血又给硬糙的野菜渗入一些荤香,两者搭配,恰当。

(题图及上图,图源:张新民吃话)

但我哥闻之失色:遥远的少年时代,寄居潮州外婆家读书的我们兄妹俩,有一回因外婆前往湛江探望大姨,留外公在家带我们两个。勤俭持家的外公,坚持了整整一个月每天至少一顿的真珠花菜猪血汤或豆芽炒小葱(可能是当时菜市场最便宜的两道菜)。多年以后至今,哪怕为了我的怀旧,我哥也不能同意哪怕再吃一次真珠花菜猪血汤。

(童年阴影之一?可为啥我还是觉得好吃哈哈)

草粿

锵锵的草粿

草粿用草粿草熬制而成,跟台湾人、福建人说的仙草蜜,客家人吃的草粄、仙人粄,是同一种东西,一样黑乎乎、滑溜溜、清凉凉、冰爽爽(北方人不好理解的话,可以想象一下龟苓膏的同类项)。无疑,南方人民一致同意它是降温解暑、清热解毒退肠火的时令佳品。

(题图及上图,图源:潮汕网)

立夏之后,潮汕卖草粿的小贩,便会推着小车或者单车,载着一个大竹筐里面放一大陶钵草粿,游街走巷入乡窜村。

“草粿佬”(潮州人叫卖东西的人卖啥就叫啥佬,比如“卖鱼佬”“水果佬”以此类推)一手拿瓷碗一手拿铲片,在大街小巷、在村头村尾不停地“叮叮锵锵”脆生生地敲起来。小孩儿们就会赶紧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阔口大碗,跟父母要一份草粿的零钱,飞也似的循声奔去。如果人不在家,刚好路过遇到草粿佬,兜里恰好又两个小钱,那就递给草粿佬。他就会从一桶清水里捞出一个碗,铲出一片草粿,“锵锵锵”切碎,撒上糖粉,再铲一片左右横竖再切几下,再撒一片糖粉……

我们端过碗,顺着碗边哧溜溜半吸半喝,第一口总是最甜的,喝到最后糖粉没有了,余下苦苦的草粿本味让人怅然。

张爱玲说最恨鲥鱼多刺,我觉得当年的我:最恨草粿糖少。

益母草益家人

益母草

五月,山野河滩荒地田埂,益母草在风里摇曳。

六月到九月,益母草次第开花。

七月到十月,益母草陆续结果。

花和果,都能制成中药里的妇科良药。

一年生草本,根、茎、花、叶、实,皆入药。

《别录》曰∶茺蔚生海滨池泽,五月采。形似嫩蒿的益母草,一小把一小把摆在菜市,变成潮汕人的碗中汤。

李时珍说: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益母草,其实有一颗益一家子的心。潮汕人深懂此草,又素来有大家族分享好物风气,所以,有老少咸宜的益母草汤。

益母草汤,微苦微温。中医说:活血解毒,明目益精。

(上图,识食务摄)

“清明食叶,五月节食药”。

现在的潮州人,怕是说不清这样的民间食谚,是传自哪个世代自何处迁徙而来的祖先还是在地的原住先民。但让人安心的是:至今一到五月节,潮州人依然会跟随祖训到山间、到市墟,去细细搜寻应节的熬药水的青草、真珠花菜、益母草、甘子花……

这些代代相传的食俗,似是采集时代的先祖嵌入后人基因里的“药匙”,是打开潮州族群文化区块链的密钥。有时,当人感觉与乡土疏离的时候,它会“啪嗒”打开乡愁的锁,让人回望时光之门,庆幸不曾与自己的故乡走失。

“就算我们今天

可能住在高楼大厦,

家家户户的冰箱

早就塞满了食物,

我们的DNA还记得

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END

排版

识食务

文字

识食务

封面

风无阻

图片

署名作者及网友分享

更多识食务文章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