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705/4650572.html 这是一次被屡屡打断的采访。 下午5时50分,住院病人诸老先生的家属来找甘胜莲谈老人的出院事宜,何时下班,无法预测。 内分泌病虽是慢性病,也有一些急救案例,但这些在甘胜莲看来却极为平常,不值一提。当我退而求其次,想了解一些她与病人之间的故事时,她仍然显得颇为为难。每个月为上千名病患诊疗,脑袋里只有几个特殊的病例,而病人的姓名,她一个都不记得了。 这就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在病人心中,好医生是神,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被提及与感恩;而在医生眼里,所有病人都只是需要救助的普罗大众,援手之后,各归红尘。 内分泌疾病中多有疑难杂症,她总能一眼找出病因 ━━━━━ 那天,女患者L来到甘胜莲面前。这个本意前来治疗低血糖的病人,由母亲陪着,面色苍白,颜面浮肿,双臂无力下垂,说话像低电量的复读机,声音断断续续的。这是很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追问病史:22年前,21岁的患者产后大出血,接着出现脱发、闭经、乳房萎缩、浑身无力等症状,多次求医,先后诊断出感冒、贫血、免疫力下降等病因,病情却越发严重,丈夫也离开了她。 凭借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甘胜莲迅速判断出病人患了席汉氏综合征。然而,病人22年来的不断求治和不断误诊,又让她特别心酸。一年只需要几百元药费的内分泌疾病,残酷地折磨了病人多年,使其失去了健康和婚姻。半年之后,病人再来随诊时,已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了。看着病人脸上自然流露的微笑,和羞涩地表述的感恩,甘胜莲感到心里晴朗而欢畅。 内分泌疾病的诊疗难度,在内科中排在第二,特别检验医生的诊断水平。一些被称为疑难杂症的疾病,常常属于内分泌科,但这些充满了伪装的疾病,都逃不过甘胜莲的眼睛。 并发症如影随形,她担心自己的每一个病人 ━━━━━ 甘胜莲被请到神经内科会诊时,发现男病人W非常面熟,几个月前曾因糖尿病到内分泌科住过。出院时情况良好,她曾为他开过详细医嘱,只要按照医嘱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服药的同时做好血糖监测,是不会出现并发症的。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令人头疼的慢性病,若在发病早期得到规范治疗,之后可以减少服药和并发症;若是不重视,它就可能引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是全身性的、弥漫性的。单纯的心脑血管病人,还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获得求生的机会,而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疾病,发病时可能连放支架的时间都没有。 甘胜莲再次非常严肃地与患者谈话,一字一句地告诫遵从医嘱的必要性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那一刻,她像一个苦口婆心的母亲,在不听话的孩子面前反复唠叨,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恼怒。病人40岁出头,是她的同龄人,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她不愿看到意外降临到他头上。 在神经内科的会诊之后不久,患者出院了。然而,当甘胜莲再次见到他时,他因为糖尿病引发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入院抢救。 规范治疗糖尿病,她始终开给病人最恰当的处方 ━━━━━ 甘胜莲向我展示了一组令人心悸的数据,希望通过我们来警示读者:精细饮食、少运动、肥胖、遗传、环境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因,糖尿病的发病率14.6%。糖尿病前期人群50.1%,一旦生活习惯失衡,就可能加入到糖尿病患者行列。 不仅如此,因为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达标率低,糖尿病还是目前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率高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不同于有些内科疾病,只局限于某一个器官,糖尿病诊疗不规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肉眼看不见的危险日日弥漫、扩大,直到严重的并发症完全暴露。 医院就诊时,早已被耽误了一段时间。有些病人误以为,糖尿病只需要把血糖降下去就行了,于是自作主张擅自服用降糖药。当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再向甘胜莲求治时,胰岛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甘胜莲说,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信任误区,擅自服药,可能是不信任医生,害怕求医太贵。但对于医生来说,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救助,才是他们的心愿。 医院的内分泌疾病诊治,严格遵从诊治指南。对于很多初治或者病程不超过15年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能够减少用药剂量和并发症,甚至有些病人,仅靠控制饮食及运动,就很好地控制了血糖。在甘胜莲的诊疗本上,就有11年未用药、依靠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的成功病例。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治糖尿病药的药名,种类繁多,生僻字多,念着绕口,甘胜莲了解每一种的细微区别,哪种药使体重减轻,哪种药使体重增加,她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她要开给病人最恰当的处方。 患者病愈离开时,她总是祝福他们不再回来 ━━━━━ 时隔两年,护士长黄晓菊仍然记得,糖尿病足女患者Z来到诊室时的情形。医院认为需要截肢甚至有着生命危险的病人,脚上有几个肉眼可见的小洞,用手轻轻一挤,腥臭的脓液就喷射出来。病人絮絮叨叨,自己才50多岁,有两个可爱的小外孙,她不能没有双脚,更害怕失去生命。有人建议她来找一名叫甘胜莲的医生。病人满脸绝望的神色,无法抑制的眼泪,都像刀子一样戳着甘胜莲的心。 甘胜莲给她充分清创后予以负压引流。15天之后,病人的脚里面长出了新肉,她的命保住了,脚也保住了。听到这个消息,她坐在病床上,双手蒙脸,嚎啕大哭,似乎只有这般,才能庆祝死里逃生的喜悦。黄晓菊告诉我,甘胜莲引进的糖尿病足负压引流技术,为很多患者免除了截肢的危险。 甘胜莲常常叮嘱黄晓菊,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地帮病人分析病情,要帮医院,别让病人因为疾病绝望,也别让病人带着遗憾离开。 甘胜莲最开心的事,就是把患者的疾病治愈,心结打开,看他们面带微笑与她告别,然后安心出院。她目送着他们一个个康复离开,祝福他们健康生活,不再回来。 内分泌科 - - ━━━━━ 作者:高玲熊妮摄影:李龙 编辑:黄瑞丰审核:肖朝文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