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

个人简介

赵开印,男,中共党员,历史文化学院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担任文博班班长,曾任历史文化学院届学生会主席、文博学社副社长。现已推免至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专业,推免成绩排名第一。

02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赵开印进入大学以后记住的第一句话,也是老师和同学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赵开印也以这句话为座右铭,相信并践行着。赵开印在校期间曾获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二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等荣誉。

03

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赵开印在大一专业分流时选择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他认为考古是一门十分有魅力的学科,吸引着他进行学习和进步。他的学习成绩在进入这个专业后便开始了明显的上升,从大一的中下游到大二的第九名再到大三下学期的第二名,最终获得了推免资格,在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推免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获得拟录取资格。

这样逐步升高的成绩是与他对考古的热爱成正比的,在逐渐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对考古渐渐着迷,他着迷于泥土的味道、工地规律的作息、地层遗迹的叠压打破、器类类型的演变分化……这个满身泥土的学科有一句严厉的门规,那就是或作为特殊技术工人而告终,或者攀援为思想家。他暗下决心,必将为这一事业奋斗终生。

赵开印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清楚考古的学习仅待在书桌前是绝对不够的。所以自从进入文博专业之后,他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种便利,积极的走出去,去了解各地的与文博考古相关的地点。他没有放过自己在圣城学习的机会,曾参观过九龙山汉墓、周公庙工作站、望父台墓地,也曾前往滕州和邹城与同学们一同参观西孟庄遗址、邹城博物馆、明鲁王墓、邾国故城等。在专业见习时,他跟随学院与全班同学前往西安,了解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馆等,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他同样也认真对待最为重要的专业实习,在曲阜西陈遗址进行了为期天的实习,从酷暑到严寒,锻炼心智的同时也坚定了一颗考古的心,最终的实习成绩为优,依托遗址材料完成的课程论文也为优。工地上的日子很苦,可是他却乐在其中,他明白“循此苦旅,以达天际”,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将能循着前辈大师们的足迹,触摸到这一片属于考古的天际。

04

综合素质

赵开印除了在专业方面进行学习外,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从大一的办公室干事一直到学生会主席,他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在努力做好每个阶段的各种角色。他在年暑假曾与同学前往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积极辅导小朋友们的暑假作业、宣传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法丰富拓展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赵开印在大二与大三的暑假都曾参加儒家文化齐鲁行社会实践活动,前往菏泽、泰安、德州、聊城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成人礼的表演,两次社会实践队伍都获得了校级与省级荣誉,第二次带队参加时获得了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与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的荣誉。

05

两山尽处歧路平

赵开印认为自己的大学时光最有意义也是最幸福的就是遇见了许多良师与益友,他们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他非常大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同伴的配合、女朋友的理解支持都曾帮助他度过各种困难。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仍是满满的感激,他们的个人魅力和工作态度将会一直鼓励着他前进,在困难时刻给予他动力。

回想之前的大学生活,他总觉得大学时光太匆忙,现在即将毕业,可还有很多想做却来不及做的事,所以想对还有时间的师弟师妹们说:“大学时光很短,过得很快,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充实快乐地度过这段时光。”现在的他已然找到了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一生奋斗的事情,正如故事中的彼得潘,终于走完了漫长的小时候,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尽头,回首过去,一路崎岖竞已遍地繁花盛开。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