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6/5334091.html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先师孔子在洙泗之间,奄商故地,埋下了一粒桧树种子。此后,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坐听弦诵声,细嗅杏坛香。

千百年来,无数朝圣者从棂星门下走过。

那些活了千年的庙宇,碑碣,典籍,文书,无一不在与先哲神交。他们不断地叩门,求索,为何,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如何塑造了我们,又对世界文明贡献了什么?

请跟随目目走近这座古老的小城,走进这两千五百年的孔庙,孔林,孔府。

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

01:孔庙、孔林、孔府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伴随着朝阳,在早八点前到达孔庙,可在孔庙南门体验到开城门仪式,会有身着古装的演员进行表演。而下午5点(旺季为5点半)会有闭城门仪式。

孔庙的看点主要是以大成殿为首的古建筑,以及杏坛、鲁壁等富有历史渊源的场所。

最外层“金声玉振坊”,“玉”字点为什么点在了王的右侧中间呢?因孔子主张中庸处世,所以就点在了中间。

下一个棂星门,棂字的繁体欞下面为什么没有巫字呢?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庙没有孔庙字样的牌坊,而为至圣庙。这三个字是秦朝李斯所创的梅花小篆。至字少了一横代表至高无上,圣字里的王也要弯腰叩拜,庙字里的人物焚香连香炉都有了,外方内圆的字体尤为漂亮。

小红书:

小咖校园秀

祭祀孔子的主殿名为大成殿。殿前的十根龙柱采用了深浮雕刻手法,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

小红书:

Lakuiki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的讲学之地名为杏坛。开创了私人学堂的先河,提倡有教无类。

每一道牌坊,门楼,历代碑刻,背后的历史信息也十分丰富,认真考究可以逛大半天。跟着官方导游听讲解,能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与儒家文化的底蕴。

孔府和孔庙相距很近,是仅此于明清宫室的最大府邸,前后九进院落。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相距孔府近两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时间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

TIP:

三孔”的套票为元,购票的渠道一定要在购票大厅或者正规网络上买,同时与众不同的是:曲阜市还是给热爱儒学经典的朋友留了一项福利。只要背论语,就能免费一年游三孔。

当然,曲阜这座小城因孔子而闻名于世,除了“三孔”之外,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02:孔子博物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华夏文明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

孔子博物馆于年建成,现代感十足,分上下行展厅,集中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及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今年是孔子岁的生日。他编写的《论语》和中国人的联系千丝万缕,影响不胜枚举,深远到无与伦比:大到半部《论语》治天下,江山可取;中到克己复礼,陟罚臧否;小到教育子女,考试科举,婚丧嫁娶。

在孔子孩提时父亲就去世了,少年时母亲也离他而去;当他六十八岁时,终于决定停下脚步时,他的妻子早已去世一年;七十岁,他唯一的儿子也去世了;七十一岁,他最爱的弟子颜回积劳成疾而死。

再回看《论语》中句句朴实,却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仿佛看到一个历尽严寒悲苦的老人说:看,哪怕是在这样的人生境遇里,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个坦荡而温暖的君子。

这期的国家宝藏的三件珍宝就选之于此。

01

《三圣像》

为了纪念和祭祀孔子,古人创作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孔子画像。而《三圣像》则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幅,画面中间的老者是“至圣”孔子,神态端庄安详,目光凝视前方。两边为孔子的两位得意门生——“复圣”颜回和“宗圣”曾参,他们秉手垂立,侍立两旁。

最让人惊叹的是三人的衣服上:用工笔小楷书写了整部《论语》。这种画与文字的巧妙结合是十分精妙,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被里面的内容所影响。

圣人教诲本就不是高冷艰涩,水土不服。它总是循循善诱,简约平易,质朴通俗,塑造了一群人的精神品格,甚至整个民族。

如今它的创作者已不可考,但或许在他心中孔子的形象便是《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精神。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认为人在艰难困苦时,要像松柏一样傲然挺立。所以画家在《三圣像》中用一株苍茂古朴的松树作为人物的背景,是有其深刻寓意的。

《三圣像》其实也是孔子思想在民间传播的典型的一个样本,可能没有人从这个角度考虑过,孔子其实也是一位伟大的传播实践者。

《论语》虽不到一万六千字,却为汉语贡献了有三四百个成语,所以它的传唱度是非常高的。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让世界去了解我们的文化需要聪明且高效的传播方式。正是因为它,文化得以传承,因为它,中华文明的河将流得更宽更广更远。

02

《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

这部初拓本为皇室内务府拓制,当时只拓制了一百套,只赏赐给重要的大臣。打开瞬间,一股浓郁的墨香味扑鼻而来,它用的是乾隆时期的御制墨,乌金拓,拓出来的墨色厚重。

“经”不是佛经或道经,而是儒家的经典,而“石经”就是把儒家十三经刊刻在石头上。

有句话叫:勒之金石,传之久远。就是需要长久保存下来的文字典籍,不是铸在青铜器上,就是要刻在石碑或是摩崖上面,希望它能传之久远。

“拓本”是古代在没有复制术的时候,中国的祖先发明的一种原大复制技术。因为石刻它总会损坏的,而它是文化传承的历史印记。

初拓本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于第一次拓的时候是最好的,最完美的。因此这本初拓本无论从品相外观还是内容研究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微博:

禅的行素

从林立在最高学府的石碑,到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教材,这部六十三万字的儒家经典寄托了所有读书人的治国理想。

在我国古代,曾经七次大规模的刊刻儒家石经。其中《乾隆御定石经》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官刻石经,石经刻成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加之岁月风蚀,石碑残损。

幸有孔子博物馆珍藏的这套一百八十九册初拓本,为我们保存了石经风貌,此前六部石经均由官方组织多人编写,而《乾隆御定石经》仅由清代书法家蒋衡一人手写完成。

微博:

禅的行素

圣人作经载道,学者因经明道,修它就是为了能正本清源,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而每一件文物的名字,它都是有它重要的价值。

微博:

禅的行素

从东汉时期的《熹平石经》到清代的《乾隆御定石经》,中华文明借助着文字和书籍代代相传。而一种辉煌的文化往往依靠文字来彰显它非凡的魅力。

03

商周十供

两百多年前,当乾隆皇帝将商周十供赐予孔庙之时,它们便与孔子之间有了奇妙的联系。通过它们,我们或许能够穿越时空去寻找这组器物背后那深邃的文化意蕴。

这十件青铜器的造型典雅古朴,纹饰清晰精美,器型丰富,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成组青铜器。

微博:

王牌讲解员

时逢祭孔大典,孔庙格外肃穆,即将入仕的儒生在此祭告先师,踏上经世致用之途。礼器摆在孔庙中,就像在儒生心中点亮的一盏明灯,指引督导着儒生们恪守信念,这正是礼器的经世致用。

微博:

王牌讲解员

商周十供承载着儒学正道,供于庙堂,世守未替。它们就如座右铭一般,激励鞭策着世代儒生,勿忘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与担当,经世致用,为国为民

中国。

微博:

王牌讲解员

在孔子之前的两千五百年文化是赖孔子以传,孔子之后两千五百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微博:

王牌讲解员

器以藏礼,以器观道。器物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态度,乾隆用商周十供来表达他对孔子的一种认同和他的推崇。

微博:

王牌讲解员

有人把孔子比作泰山,为什么南坡承受那么多的阳光,还要让北坡去承受那么多的风雪?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是泰山。

孔子获得了千古的赞誉,也承受了众多的误解和批评,但他永远在那里注视着我们的文明不断延续,并沿着他的道路继续前进,永不停歇。

TIP:

孔子博物馆免费,可提前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