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天写了《济南战役结束,陈毅致电饶漱石,要他传达山东×××同志的错误》一文,讲的是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于10月5日至24日,在曲阜举行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 话说回来,毛主席为什么要华野开一个这样的会议呢? 老覃在数周前写的《年,毛主席从粟裕发来的电报里觉察到不妙,忙让陈毅赶回华野》一文中讲到,毛主席计划在解放战争第三年上半年(年7月中旬算起)把战略重点放在跃进江南的行动上。年1月,陈毅到了陕北杨家沟向毛主席报告华野的情况时,毛主席和他核商定了由粟裕统率叶、王、陶3个纵渡江的南进方案,准备安排这三个纵队于该年3下旬渡江,并让陈毅回去做好动员工作。 陈毅于4月初回到已经转移到黄河北岸濮阳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 他主持召开了华野前委扩大会,也称为“1、4、6纵队高干会议”,或者称“一兵团高干会议”。 在我军军史上,这个会议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濮阳会议”。 这个会议原本是要做1、4、6纵队的渡江动员的。但陈毅发现,这1、4、6纵队自从解放战争以来,打的都是恶仗、硬仗,而且还都是大胜仗,缴获的战利品多,抓的俘虏也多,经常受到表扬和歌颂。长此以来,不但部队的战士骄傲自满,各级指挥员也人人面带矜色。 部队行军互相打招呼,彼此不报番号,而是互夸战绩。 比如当问及是哪一部分时,这个答“七战七捷”,那个称“天下第一团”,诸如此类。 又因为战斗频繁,没有时间整顿干部思想,致使部队中出现了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破坏纪律、贪污浪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考虑到1、4、6纵队南渡长江后将要面对无后方作战,如果政策纪律执行不好,前景是非常险恶的。 所以,陈毅决定来一场严肃的整军运动。 毛主席也非常支持陈毅的决定,于年3月12日发出了指示电,要求华野一兵团各纵队“必须进行一番普遍深入的教育,严格整饬”。 濮阳整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之后的豫东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场整军运动仅仅限于华野的1、4、6纵队。当时,陈唐兵团所属3、8、10纵划归刘邓指挥,没有参加。 老覃在前些天写的《年,毛主席连发七封电报催许世友出战,却被粟裕一封电报劝停》一文中提到,济南战役前夕,粟裕召开第一次曲阜会议制定作战方针时,原本是安排擅长打阻击战的10纵再一次担负阻击任务的。10纵司令员宋时轮却因为之前曾替陈士榘背锅,这一次,他说啥也不肯干,大闹会议现场。 毛主席对此非常生气,曾致电粟裕,命令撤掉宋时轮的职务。 粟裕一方面耐心做宋时轮的工作,一方面回电向毛主席,替宋时轮求情。 宋时轮很快认识到了错误,但也争取到了主攻的任务,担任了济南攻城西线总指挥。 豫东战役的胜利,说明濮阳会议是一个成功的好会议。 济南战役的胜利,也说明了第一次曲阜会议是一个成功的好会议。 接下来要打淮海战役了,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毛主席要求华野在战前召开第二次曲阜会议,严肃整军,而着重要整顿的对象,就是未能参加濮阳整军的3、8、10,以及第13纵。 10月6日,毛主席再次电告饶漱石、粟裕:“此次会议检讨关于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时,应做成一个决议,在会上通过。” 也就是说,在10天不到的时间内,毛主席针对这个会议发了四份指示电,可见对这个会议的重视。 陈毅也专门致电饶漱石、粟裕,指导督促他们把这个会开成一个检讨纪律问题、增进内部团结的会议。 为了安全和保密,会议都是选择在晚上召开,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孔府大堂,有时在孔庙、孔林,有时在曲阜师范学校大教室,从10月5日开始,一直开到10月24日。 根据著名军史专家刘统所著《华东解放战争纪实》里面记述饶漱石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饶漱石的话讲得很重,他说: “此次打济南,……有些同志竟闹无纪律无政府的现象,不尊重前委的领导,不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中央责成华野前委要开这一次会议,展开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斗争,加强纪律性来保证胜利……” 饶漱石的声音如洪钟,语气严厉,与会人员听了,心头怦怦直跳。 在这种氛围下,华野全军各纵、各师干部都兢兢业业地进行加强纪律性的检讨与教育。 10月20日,华野前委作出了《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纪律无政府无组织状态的决议》,从根本上增进了内部的团结统一,结束了自“七月分兵”以来的分散状态,华野全军从此团结如一。 年11月3日,粟裕又在孔庙奎文阁前的大院内,召开了华野前委直属单位营以上干部大会,作了淮海战役战前动员报告。 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华东野战军的文艺工作者跟随野战部队一起开赴淮海前线,他们在战斗过程中创作出了《乘胜追击》《抢渡运河铁桥》《捷报,捷报,歼灭了黄百韬》《挖工事》《狠狠地打》《歌颂淮海胜利》等40余首充满激情和喜悦的战斗歌曲。 沈亚威等人在战后从中筛选、组成了《淮海战役组歌》。 《淮海战役组歌》中有这样一句:“曲阜会议伟大的成绩。” 即淮海战役的胜利,与曲阜会议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