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商朝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第二个王朝,活跃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商民族兴起于黄河下游部落,商汤灭夏,定都“亳”,亡于商纣王,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余年。

商朝余年里,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亶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市)。其中的一处都城就位于曲阜。

商朝前期,曲阜一带建立了两个方国——奄国和宿国。商代时,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在此地传承了两三代之后,到商朝的第二十位国王盘庚的时候,又将国都从曲阜西迁至殷。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后,曲阜成为商王朝重要的东方陪都,但即使迁都以后,商王也常常回到这里,所以甲骨文中有不少“王入于奄”的记载。曲阜(奄)作为商朝的第五个都城,盘庚迁殷后,曲阜作为全国首都的历史正式结束。

第十八任商王南庚

南庚(公元前~公元前年),子姓,名更,始自商汤第九世,商朝第十七任君主(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共任职六年,享年四十二岁。据殷墟《卜辞》中记载说他为祖辛之子、祖丁之弟,在祖丁去世后继位。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

曲阜西陈遗址

在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村西西陈遗址,可早到中商时期,文化面貌又与中原商文化高度一致,不惟如此,发掘成果显示西陈遗址在晚商时期持续发展,尤以殷墟三、四期为盛。不仅遗址面积扩大,而且遗迹的类型和数量显著增多,出现了高等级的祭祀区,多为灰坑,出土陶器有鬲、甗、大口尊、罐等。晚商时期出土遗物丰富,陶器有鬲、簋、豆、罐、瓮、甗、钵等;石器有戈、刀、锛、镰、磨石等;铜器有刀、镞、爵残片;骨器有锥、磨棒等。也就是说在盘庚迁殷之后,曲阜一带继续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重要据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