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1372.html

对于枣庄,无论国家还是山东省都出台了一些支持计划和方案。

就在年6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针对临沂、枣庄、济宁、菏泽四市建立了鲁南经济圈,提出四市一体化发展,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实现突破菏泽、振兴鲁南,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临沂、枣庄、济宁、菏泽四市同是国家规划的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也是山东与江苏接壤的地带,这四个城市虽然经济总量不一样,但是在全省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山东省的此次意见出台也是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把今年作为鲁南经济圈的启动开局之年,建立由四市市委书记依次轮任召集人的推进机制,重点研究鲁南经济圈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四市共同签署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文旅医教一体化、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关键领域的框架合作协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具体涉及到枣庄的内容如下:(只摘录与枣庄有关的条文,非指导意见原文)

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济枣高铁等项目建设。建设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工程等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京杭运河主航道升级工程。加快枣庄机场新建。

  (二)统筹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岩马水库增容等调蓄水源工程。

  (三)强化能源协同保障。开展枣庄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山东管网南干线天然气管道等能源输送管道建设。

  (四)打造“数字鲁南”。布局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鲁南(枣庄)大数据中心,规划建设鲁南经济圈分布式共享数据库。依托中科院计算机所临沂、济宁分所等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打造鲁南“新型智慧城市群”。

 二、统筹城乡发展互促互进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4市率先打造形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全省“三生三美”先行区。推进枣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提升枣庄石榴等品牌影响力,协同打造鲁南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探索创新欠发达区域和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的路径模式,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六)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落实好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等“挂钩”政策,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和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鼓励4市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改市、镇改街道。

  (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支持4市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鼓励城乡校长、优秀教师挂职交流。推医院等省、医院建立跨区域对口帮扶制度,建设县域内医共体。

  三、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八)推动制造业错位布局协同发展。统筹实施制造业发展五大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4市化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整合优化和“进区入园”,加快枣庄、济宁等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壮大工程,省里在土地供应、资金安排、能耗指标、项目布局等方面,重点支持枣庄市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的智能制造业;实施未来产业孕育工程,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谋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力争点上有所突破。实施强链补链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协同开展招商引资,提升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实施开发区升级工程,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滕州经济开发区等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九)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商贸物流、医养健康、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联合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务业聚集区,共同培育高端服务品牌。

  (十)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4市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建共用,牵头或参与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建设鲁南高铁沿线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山东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规划建设临沂现代物流、济宁工程机械智能装备、菏泽生物医药等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

  (十一)加快重大载体平台建设。鼓励4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交流合作,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教融合联盟。依托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中原技术市场、临沂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鲁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联合打造以对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重点的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支持4市共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十二)深入挖掘伏羲祖源文化、墨子创新文化、鲁班工匠文化等特色资源。协同推进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传承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齐鲁文化品牌。

  (十三)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组建鲁南旅游联盟,依托“三孔两孟”、台儿庄古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沂蒙革命老区、孟良崮战役、台儿庄大战等红色资源,打响东方圣地、鲁风运河、水浒故里、亲情沂蒙等旅游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挖掘鼓吹乐、柳琴戏、山东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4市居民旅游同城化待遇。

  五、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十四)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协同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倒逼4市煤炭、化工、冶金、建材、木业等行业提质升级,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建立区域环评会商机制,协同实施重大项目环评。

  (十五)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加强与京津冀通道城市、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根据各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比变化情况和水质达标情况,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实施区域污染应急联动,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

  (十六)强化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实施南四湖保护整治利用工程,统筹做好省级自然保护区、沿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渔民安居上岸等工作。实施蟠龙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大运河通航河道生态保护,确保南水北调沿线水质。加大枣庄抱犊崮和峄城石榴园等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

  六、持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十七)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承接优质产业、科技资源、人才资金转移。加强与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合作。

  (十八)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毗邻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优势,开展经贸投资、人文交流、国际产能等领域合作。鼓励纺织、机械、化肥、木业、造纸等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提高“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密度和“重去重回”比例,做大做强中欧商贸物流园等海外临沂商城,推进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

  (十九)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高质量建设中日韩(济宁)国际合作项目试验区、国家中印科技国际创新园等园区。

  七、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

  (二十)统筹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持4市建立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推动医疗信息电子档案共享和疾病监测、病毒溯源等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县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推进省传染病防治菏泽分中心、鲁南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短板,按照日均消耗上限,确保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少于1个月。4市联合组建区域专科医疗联盟,鼓励医疗卫生人才跨市多点执业,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研修。鼓励共建医养机构,支持创建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

  (二十一)加强教育合作交流。加大省级教师培训向4市倾斜力度。建立鲁南高校联盟,加强菏泽学院、枣庄学院等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建立鲁南职业教育联盟,鼓励联盟内院校和企业共建共营实训基地。4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逐步免费开放。

  (二十二)联合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区域人才需求摸排发布机制,聚焦主导产业定期联合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等模式,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共建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推广菏泽“归雁经济”经验,加大对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扶持力度。

年以后有如下政策涉及枣庄:

国家战略经济区里的枣庄

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意味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是指导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年。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淮海经济区的范围,其中,山东四个城市被划入其中,分别是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和菏泽市。另外还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商丘、淮北、宿州等城市。

该经济带的规划为下一步区域内各城市间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协同发展拓展了空间。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

济枣菏都市区

济枣菏都市区以枣庄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和济宁、菏泽市区为核心,近期将曲阜、邹城、嘉祥、滕州、微山、巨野纳入都市区范围。总人口达到万。按《规划》,济枣菏都市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级能源原材料基地、淮海经济区发展高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西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发展区域。

依托京沪交通走廊和日菏交通走廊,加快鲁南高铁、枣庄至鱼台高速、鱼台至菏泽高速建设,推动济宁、枣庄与菏泽联动发展。促进菏徐铁路、曲阜至徐州城际、徐州至鱼台、枣庄至台儿庄高速建设,提升都市区对外联系能力。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水平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能源化工、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

省政府支持枣庄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鲁西地区的枣庄、德州、聊城、滨州、菏泽5市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若干意见》中,省委、省政府明确了枣庄的发展方向,支持枣庄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

为紧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区域协调等国家战略,山东将加快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支持枣庄、德州、聊城、滨州提升综合竞争力,明确指出:支持枣庄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

在《若干意见》中,省委、省政府从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式、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医养健康、高端化工以及各类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为枣庄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探索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式,支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立区域性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设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推动医养健康、医疗器械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际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做优做强高端化工,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标准创新发展推进机制。依托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枣庄千人计划研究院、互联网小镇等平台,规划建设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统筹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枣庄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依托台儿庄古城打造旅游精品城市。加强与长三角、长江中游、淮河生态经济区城市对接,在特色园区、文化旅游、成果转化、交通设施等方面深度合作、协助共赢。

微游枣庄编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