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9-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群之中,什么才都有。比如在古代状元群体中,干才、奇才、怪才、歪才等等,就一应俱全。

在整个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状元获得者们除了考试成绩优异,在不同的领域内,也各有不同的成就和建树,算得上是高素质人才群体。其中有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大画家、大书法家等等,但是没有几个能称得上是思想家。比方说,笔者在写作中国历代状元过程中,在明代之前基本没有发现这样的人。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虽然考取了进士,但不是状元。而本篇所要介绍的这位状元,却完全配得上思想家、甚至是大思想家这样的光荣称号。而他的思想家头衔,可不是笔者给他戴上的。不仅如此,此人还是个藏书家、古音韵学家和文献考据学家,其学术造诣和涉猎面,那是真叫一个深厚广博。

大明万历十七年(年)乙丑科状元,乃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氏焦竑。这位焦状元,是正宗的山东人后代。据正规史料记载,焦竑的祖籍是山东日照。到了他爷爷那一辈,才举家迁到南京去定居的。对于名人,挖挖他的祖宗八代,是当下比较时兴的做法。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名片,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笔者把焦竑当做与山东有关的状元介绍,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按照如今的人事管理规定,焦竑的籍贯一栏,是应当填山东日照的。

在年轻的时候,焦竑学习是非常刻苦的。他白天黑夜地拼命念书,几乎到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大约是应对考试的方式方法不得要领,满肚子学问的焦竑,也像蒲松龄一样,是个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考试困难户。都胡子一大把了,还跟头轱轳地忙活着赶考。其间,众人没少看他的笑话。

焦竑是个意志力比较坚强的人,尽管久困科场,但没有轻言放弃。在长达二十四五年的时间里,焦竑从南京到北京,风尘仆仆、车马劳顿地来回折腾了八九趟。苍天不负苦心人,焦竑的坚持和努力,终归是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年近半百的时候,焦竑一鸣惊人地夺得了状元称号,惊掉众人眼镜一地。

焦竑成为状元之后,照例进入翰林院做了个处级秘书(修撰)。不久,又跟其他多数状元得主一样,被选去给国家最高领导的未来接班人,也就是太子,做了辅导老师。由于焦竑脾气比较鲠直,不太懂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说话口无遮拦,就得罪了不少的人,包括一些掌握他官场命运的人。于是,有些人就不断向上打小报告,出他的洋相、拆他的台。比如有个名叫郭正域的官员,就不太厚道地干过这事儿,并且干过不止一次。

所谓一报还一报,这个爱打小报告的郭正域,日后也遭人陷害并差点丢了性命。多亏另一位大明状元唐文献仗义相救,才保住了脑袋。不知道郭正域在遭难之时,会不会因为曾经给焦竑使坏而心生悔意。

因为人脉不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焦竑状元,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后来,在一次担任乡试考官的时候,还被上级莫须有地找了个选拔人才不准、考试结果不实的借口,给贬到一个地级市做了个市长助理级的干部(福宁州同知,从六品)。

按照明代的行政区划,州这一级分为“属州”和“直隶州”两种,“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也就是说,“属州”归“府”管辖,与县平级,相当于如今的县级市;“直隶州”归省管辖,与“府”平级。福宁州在福建,属于“直隶州”,因而可视为地级市。“同知”是“知府、知州”下面的最高级属官,但品级比较低、职权也有限,不能视为副市长,勉强可算个市长助理吧。

就是这样还不算完,在一年之后的官员年度考核中,焦竑再度被找茬降了级,理由是该同志自上任以来,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政绩,实为懒官庸官一个。这样的处理办法,有点近似于当今官场比较时兴的末位淘汰制。

大凡思想高深之人,似乎都有些个异于常人的特立独行与举止怪癖之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普通人看来,简直就是些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神经病。当然了,在他们的眼里,普通人也都是些不可与谋的竖子愚民。比方说,笔者认识的一位很有些思想与才学的熟人,就曾经很苦恼地说,以自己的思维标准衡量别人,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那意思是,他的思维很深刻,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标准很高大,别人达到不了。因为难以合群,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在官场混的,除非他能做最大的官,让所有人都俯首帖耳听他的。

焦竑大约就属于上面所说的那种人,所以他也很难在官场混下去。另一方面,对于官员来说,秉性刚直、敢说真话是优点。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有可能成了毛病。比如焦竑,基本没有瞧得起的人,对谁都没好话,张嘴就讽刺挖苦没商量,典型的毒舌一枚。

像焦竑这样,只顾自己嘴皮子痛快,没来由乱得罪人的行为,是非常不智的。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怎么能跟同事们相处共事。无奈之下,心比天高的焦状元只好辞职回家,自顾自地发展他的思想、研究他的学问、丰富他的藏书去了。此时,距他高中状元,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其后,焦竑便再也没有机会复出官场,直到于七十九岁时终老家中。

如何使各类人才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笔者年轻时有位同事,被组织安排做了文秘工作。他本人并不喜欢,也不适应这份工作,常常把个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之类,写得跟抒情散文差不多。公文写作自然也需要文采,但不是他那个写法。领导对他啧有烦言,他自己也苦恼不堪。看着他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大家都替他难受。后来,这位同事下决心跳出官场,做自己喜欢的报刊编辑工作去了。在编辑岗位上,这位仁兄如鱼得水,干得有声有色,成就不凡。

以焦竑的个性特长而言,他也是个适合做学问的人,而不是块当官的料。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焦竑离开官场回家做学问,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倘若焦竑顺风顺水地把做官进行到底,就绝对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丰厚的一笔思想文化遗产。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太正常的人,没准儿是因为我们看他们的眼光太正常,正常得太世俗。所以,对样的人,还是应当多一些理解、宽容和同情。

焦竑的思想成就,主要体现在大力倡导思想解放、尊重人权等方面。他承接与发扬光大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力求打破“程朱理学”死守教条、圣人思想至上观念对人们思想形成的束缚。因而,泰州学派被公认是“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

在焦竑的思想中,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圣人”的观念,认为所谓“圣人”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跟老百姓没啥两样。只要努力学习,加强修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同时,焦竑强调,政府要维护大众利益(“百姓日用是道”);尊重人权、重视人的价值,主张人人平等(“格物说”)等等。鸦片战争以后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改良运动等等,无不受到“泰州学派”思想的影响。

焦竑酷爱收藏图书典籍,家中藏书颇丰。在南京家中,他曾专门修建了一座面积三百五十多平米、自命名为“五车楼”的小楼存放藏书,足见其藏书之规模。可惜,这些藏书多已在战乱中散失。比较可惜的是,那座很有特色、文物级的建筑“五车楼”,在南京矗立了三百多年之后,也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改造中被拆掉了。

焦竑状元有个同级进士同学挺有名,他就是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位列本科二甲一名。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壹点号谷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