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记者易雪通讯员苗乐董文宇从育种到耕种,从储存销售到农产品深加工……曲阜王庄镇因种植优质小麦供给孔府而得“圣府粮仓”之美名。现如今,该镇依托地域和历史优势,深耕脚下良田,围绕“源起、孕育、生长、丰收、蜕变、启航”六个环节打造“圣府粮仓”小麦全产业链示范区,建成从“田园到餐桌”的“育、种、管、收、储、加、销”一条龙粮食全产业链条。种粮“得天独厚”“圣府粮仓”美名源远流长“我们村是镇里最大的‘育种村’,一年可为全镇的各大种粮大户和农场提供近3万斤种子。”12月1日,走进曲阜市王庄镇后孟村,一片绿色的麦苗为北方初冬时节的土地增添了生机。这段日子,后孟村党支部书记孔涛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走一走,盼着培育的麦苗种长得茁壮。眼下,它们已经钻出泥土,长势喜人。“我们村北至北山根,南至泗河沿,人均土地2到3亩,土地肥沃种粮有优势,也有历史。”孔涛介绍,在乾隆年间,后孟村因种植优质小麦磨成面供给孔府而得名“磨庄”,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圣府粮仓”。而现如今,后孟村也成为了“圣府粮仓”的“育种基地。”“后孟村建设了亩小麦良种育种基地,经过试验,最终选择了济麦22、鲁原、山农28等优质转专用小麦和强筋小麦。”王庄镇镇党委副书记毛长波介绍,像后孟村有种植优势的村庄,还有前孟村、孟李村等8个“育种基地”,而这也是“圣府粮仓”全产业链条最开始的环节。目前,后孟村小麦良种产量60万斤,用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约3万斤,其他销往全镇及周边县市区,产业链内约12万斤粮食用于下游食品加工环节。而毛长波口中的“圣府粮仓”,是近年来,王庄镇以“粮食先行、产业融合、全面振兴”的思路,打造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品牌。“我们依托地域和历史优势,围绕‘源起、孕育、生长、丰收、蜕变、启航’六个环节打造‘圣府粮仓’小麦全产业链示范区,目前已初步建成从‘田园到餐桌’的‘育、种、管、收、储、加、销’一条龙粮食全产业链条。”毛长波说。“粮食+”串点成线打造一条龙全产业链条在离后孟村不远处的曲阜千禾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粒粒经清选、润湿后的小麦,被传送到制粉车间进行加工,制成面粉后,进入自动化无尘生产线,“全副武装”的工人一起熟练地整理、分拣、叠放、称重、装箱。蒸气伴随着阵阵煎饼清香,弥漫整个车间,让人垂涎欲滴。“我们的原料都是来自‘圣府粮仓’示范片区内绿色高质高效农田优质小麦鲁原、济麦22号,因口味香酥可口,深受大众喜爱。”曲阜千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勇介绍,目前公司平均每天可消耗小麦等农作物斤,生产斤。全年生产万斤,产值可达到0余万元。与孔涛一样,鑫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中友也是受益人之一。“从采购到销售,由联盟统一负责,价格低于市场价,减少了农场耕种的成本和增加产出,还能共享农业资源。”张中友解释,农场在日常耕种过程中,还享受到农业机械管理、调度、维修“一条龙”服务,提高作业效率保障农时。“从育种到耕种,从耕种到销售,从销售到深加工……为了让具有‘王庄名片’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们还成立了城北土特产展销中心也很重要。各类特色农副产品从这里的“线上+线下”农产品展销平台扬帆起航。”毛长波笑道。“特色产品多,拳头产业强,才能提升乡村产业振兴的竞争力。将种植的过程串点成线,重点打造,才能推动全镇农业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迈进。”王庄镇党委书记李萌表示,未来王庄镇将继续立足本地优势、深耕产业融合,做好“粮食+”文章,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产融合等,打通了乡村产业振兴脉络,擦亮“圣府粮仓”乡村振兴品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