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从成都出发,经成名高速公路成温邛路段,或者成温邛快速路,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崇州市济协乡,在这里,有一个古老地名叫“孔家碾”,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片被划分到济协乡协和社区。

协和社区位于崇州主城区至白塔湖景区的中部(距崇州5公里,距白塔湖景区6.6公里),其中3、9、10、11组共户、名村民大多为“孔”姓。有代代相传的家谱为证,孔家碾的孔家人是孔子的后裔,是明末清初曲阜孔姓尚字辈入川移民的后人,所以这里又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叫“孔村”。

年开始,协济乡党委、乡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以文化为灵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并将孔村作为重点,旨在依托孔子文化,挖掘孔村历史资源,打造以“儒雅乡村,观礼在野”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人类学者景军考察甘肃大川村孔家祠堂时,就认为“祖先崇拜属于一个可以打造集体认同的难得机会”,集体祭祖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今天,无疑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年2月,由济协乡协和社区80后党支部书记孔立牵头,四川孔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获批成立。

倡“儒雅乡风”

协和社区入口处水泥墙上书写着“孔村”两个大字,下面是《论语》里的两句“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这几个字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为国人所好,苏东坡就曾专门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德有邻堂”。

走进孔村,“孔村管委会”的组织构架醒目地张贴于墙上,另有“儒雅乡村——孔村”管理制度及管委会章程。孔立说他们村去年就在乡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孔村管理委员会”,村民积极参与筹款,共筹集7万多元,用于美化林盘和社区治理。百米孔子文化墙皆由村民集资建成。村民们自行清除堆放在房前屋后的各类杂物,部分老旧院落得到改造,道路、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开始规范,拆除乱搭乱建,一切服从于孔村的整体规划,人们改变环境、实现共建共治的愿望非常强烈。

村中心凉亭挂着大红横幅,上书“儒雅乡风”村民课堂。每到周末,孔子第76代后裔孔令权会在这里开讲本村历史、传说和老辈人的轶事:据族谱记载,孔姓这一支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孔献忠、孔志忠兄弟二人,因乱举家从曲阜迁至当地(当时叫成都府崇庆州西山甲三会寺),于此繁衍生息。

孔家人一直热衷公益事业,初来到乍就造福一方,修桥修碾(磨坊),当年正是因为孔家出资修的磨坊,该地才得名“孔家碾”;孔家远祖孔昭扬曾为清朝五品官,高祖孔显忠也曾高中举人,后来成为一代名医,享誉川西??村里人都很喜欢听他摆这些旧事。其实这就是人类学家们所说的“祖先崇拜依靠家族叙述、祭献仪式和续修家谱,激发人们对逝者的记忆,使每代人想起自己的身份与义务”。

孔令权很欣慰地说,村民生活在既有地缘又有血缘关系的环境中,遵守祖辈留下族规家训,愿意听从族中德高望重长辈的训示,家庭与家庭之间连接紧密,族群内部团结,凝聚力强。而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济协乡协和社区支部书记孔立感叹:“要落实乡村振兴使命,必须让保护与发展成为同义词,探索新路子带领群众致富,实现环境保护与村民增收的良性互动,让村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有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孔村祖训”

“家人们,我们回来啦!不论身在何处,家乡永远是我们的牵挂。”1月27日上午,崇州市济协乡举办首届“中国年·孔村宴”乡亲团聚暨迎新春活动。多名村民从全国各地组团返乡拜年,在“孔村”文化院坝内看演出、剪窗花,摆起红红火火的“坝坝宴”,共享天伦之乐。

孔氏祖训

济协乡党委书记杨军在活动开幕式上讲道:“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国年·孔村宴就是要在传承儒家经典文化上办得接地气,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年味儿,感受到乡情。”孔村在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背景下,创新形成“党员联席会+管委会”两轮驱动机制,把儒雅谦恭作为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用守礼有节、乐善和谐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逐步恢复先祖孔子所传的礼学仪注,走出了一条文化振兴推动儒雅乡村建设实践之路。活动现场,由协和社区党支部领导、“孔村”管委会、宗族会和社工组织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一卷墨宝、一幅丹青,村民们把春的祝福带回了家;儒学经典代代传唱,在孔村族长孔毅传带领下,多名孔姓后人一起吟诵家风家训,告诫子弟——

孔村祖训有言“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勿嗜利忘义,有亏先德”。大年过后,你们还将继续外出务工,来回途中,洁身自好,注意安全。工作之余,希望你们崇儒重道,读书明礼,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谨记小利不贪,大义不忘。孔村一脉,源远流长,愿我族子弟遵祖训,崇祖德,男子自强精进,妇女节俭持家,幼童学而有成,齐心协力,光我孔村门庭,续写孔村荣光!

文艺汇演结束后,村民们齐聚一堂,话家常,诉乡情,参与猜灯谜、踢毽子等传统民俗活动,于一张张圆桌旁,伸箸畅食,举杯畅饮,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激发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强烈意愿。

自年孔村初次恢复春季祭孔大典,除了自古祭孔所用的传统乐舞佾舞,村民们还重现了“乡饮礼”这种始于周代的乡人聚会方式,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尊贤养老的思想教化。《礼记》载:“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乡饮礼也是表彰乡贤的一种礼仪形式,宣扬尊贤敬老礼让的美德。这种阖村欢聚的方式深受乡人喜欢,大大增强了宗族向心力。

把儒雅谦恭作为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用守礼有节、乐善和谐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成为济协乡推动儒雅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赴曲阜取经

据《史记》记载,孔子于公元前年生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后仕至摄鲁国相事,鲁国辖境大体相当于今山东省。但是他不满国君的无道,退而向鲁国及邻国士大夫之家的子弟教授礼乐之学。公元前年,他在失意中死去,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没能看到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以施行,反而是在他去世之后,其儒家思想深深渗入于中国文化当中,长盛不衰。

关于对孔子常规性国祭,最早而可靠的记载是在公元37年。东汉建立者光武帝于公元29年幸山东,祭孔子陵。公元37年,他又封孔子的的直系后裔为侯,命其中一人代表朝廷向孔子献祭。从公元72年到年,东汉有三位皇帝先后谒孔子故里,祭祀圣人。以后历代王朝的帝王继续提倡对孔子的崇拜,为曲阜孔家人带来无上光荣,为这个特殊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对孔子的国祭成为常规时,曲阜孔家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孔氏族谱

公元年,宋仁宗封孔氏长子为“衍圣公”,赐给衍圣公及近亲丰厚的地产、可观的薪俸、昂贵的赏赐、世袭的佣工,并免去他们的赋税。而直系家属必须是“内院孔”,且属于曲阜的“六十宗户”之一。这些宗户被分为“大宗户”和“小宗户”。大宗户指居于曲阜中心十二座府第中的人。最大的宗户中住着衍圣公及妻妾子女。其他的府中住着衍圣公最近的族人,他们多是富裕而有学识的。小宗户中住着衍圣公的远房族人,大多住在曲阜郊区。

曲阜以外的孔家也有自己的族谱,但在历史上,只少数被衍圣公认为是合法的。直到民国时期,孔氏家族的宗族会决定认可全国各地的孔氏,措施是把他们纳入一部新族谱中。年,曲阜家族委员会公开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的孔家将族谱人数统计后寄到曲阜,而这是重修族谱计划的第一步。重修的族谱于年出版,从族谱中列出的地名来看,孔氏散居于全国各地,从东北边境到最南部的珠江流域,从东部沿海到青藏高原。崇州“孔家碾”也名列其间。

如今生活在孔村的原住居民

年11月7日是一个让孔立无法忘记的日子。那一天,他和同村的孔志全一道去了曲阜,带着代代相传的家谱,到家族源头处和“祖庭”认祖归宗。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是曲阜市唯一一家在“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及尼山等外林景区内拥有独家经营管理权的公司,其成功模式深深鼓舞了作为基层干部的孔立。

在那次拜访过程中,孔府和孔林都表示愿意为崇州济协乡孔村的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文化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不啻于让孔立和孔志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回到家乡便着手筹建四川孔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定下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孔立介绍,公司成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现有亩土地(包含原生态农田、林地、鱼塘、农房、宅基地和13亩原有厂房),不仅要打造“四川第一儒雅乡村”,还要把这个儒雅乡村建成“中国国学教育第一村”,村民更希望在文化的影响下,打造乡村旅游名片,以特色民宿和文化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_本刊主笔侯雯雯

摄影_韩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