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科技引领和支撑。当前,虽然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为破解农业价格“天花板”和资源“紧箍咒”双重束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基层农村,依然存在着专家难请、技术难推的现实问题。如何让足以变革农业发展格局的现代农业技术飞入寻常农家?已然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一个个“农科驿站”正在田间地头、村居社区悄然生根,凭借现代农业企业的强有力支撑,这里不仅成了农业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落脚地,更化身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的有益平台。一朵朵现代农业之花,正围着这样扎根地头的“技术核心”,悄然盛放。 村里盖起了“农科驿站” 家门口就能见到农技“大拿” 金秋十月,天气虽已经渐凉,却仍抵挡不住时庄街道双庙村农户们的工作热情。在村里的亩蓝莓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仔细的整理土地,为后续的种植打下扎实基础。提起蓝莓种植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孔凡来坦言,“一辈子种玉米、小麦,咋也没想过种上这种吃没吃过、见没见过的蓝色小果子,多亏了农业专家的推荐和指导,才让村里大变样。” 村庄种植结构的转变,源于一次意想不到的临镇取经。年,陵城镇现代农业企业曲阜市银府生态文化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府农业”)开始进行蓝莓试种,为吃透这种对生长环境格外挑剔的小果子的种植技术,企业请来山东省果科所所长、泰山学者刘庆忠教授进行技术指导,还不吝赐教的邀请周边村镇一起学习,并最终促成了多个乡镇的蓝莓种植,改变了“一麦一棒”打天下的传统农业格局。 专家学者能量大、技术强,想请上家门却着实不易。难题当头,曲阜市科技局掏出破解之道,帮助银府农业在企业周边的郑家庄村建起“农科驿站”。“驿站,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歇脚的地方。咱们在村里给专家学者留个歇脚的地,也好请他们常来常往,促变农村。”银府农业总经理白刚说,科技局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专家资源库,更为专家聘请提供了补贴。 政府行为的参与,使专家聘请变得不再困难,家门口就能见到农技“大拿”。按照建设要求,“农科驿站”设有固定的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70平米,原则上设立专家工作室、科普培训室、专家休息室、实验工具室、简易厨房。专家工作室和休息室要能满足专家、科技特派员办公和休息的基本需求,实验工具室用于存放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科普培训室要能开展20人以上的培训,为农技培训和科研提供了保障。目前,曲阜市已有9家农科驿站通过省级备案,有30余位农业科技专家常年驻站指导,辐射带动余户农民增收脱贫,为周边近20万亩的农田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的辅导和支持。 大专家、土专家轮番上阵 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堵墙”倒了 4月12日,曲阜市首届海棠文化艺术节在银府生态园开幕。作为曲阜现代农业的点睛之笔,成片的海棠树下,一阵风就能掀起醉人的花瓣雨,落花纷飞中,身着传统汉服的工作人员拂袖凭壶,温文尔雅地演示着中国传统茶道的艺术风情。 “海棠茶具有养胃护肝等功效,我们专门引进了茶海棠树种,开发海棠茶产品。”白刚介绍说。海棠全树都是宝,叶可炒茶、花可制酱、果可酿酒,如今,海棠茶、海棠酒、海棠甜品等近10种系列衍生品已经通过各项认证,农业旅游的阔架越扎越实。 作为一家以苗木繁育为主业企业,银府农业的发展方向时与大部分同行截然不同。前些年,在别人疯狂追逐法桐、白蜡的高额市场需求时,他们却选择了海棠、美国红枫等彩叶、观果树种,并为转型旅游打下了基础。 年,绿化苗木风向标骤然转向,法桐、白蜡价格全线决堤,美国红枫等却逆势上扬,这样精准的市场定位,正得益于“农科驿站”专家的前瞻性点拨。“观花1个月、观叶大半年,还能有3到4个月的观果期,未来城市绿化需要的正是这种多面手似的树种。”5年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生理学教授尹伟伦曾在银府预测绿化用苗木的市场走势,今天,更是手把手的现场脚手农民育苗知识。从秋季海棠落叶后的肥料补充,到嫁接分株技巧,再到虫害防治等等,尹伟伦把学界最前沿的种植知识带到了基层农村。 在偶有大专家、常伴土专家的多面加持下,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堵墙”终于倒了。如今,陵城镇常年有土专家实地指导,农户们也几乎人人都成了苗木种植能手,彩叶树种种植面积达到1多亩,人均收入大幅提升。而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科驿站”还有力的借助了互联网、移动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