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 年9月17日上午,崔振宽美术馆举办了“陕西碑刻纵横谈”讲座。 ▲“陕西碑刻纵横谈”讲座陈根远研究员 主讲人:陈根远 年出生于咸阳,毕业于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家。主要从事碑版、玺印、瓦当、铜镜等文物艺术研究与鉴定。著有《中国碑帖真伪鉴别》《瓦当留真》《破解古印密码》等图书廿余种及百余篇学术论文。曾应邀赴安徽博物院()、西安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系统鉴定馆藏碑帖。 ▲“陕西碑刻纵横谈”讲座现场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展览现场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展览部分作品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开幕式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 在崔振宽美术馆开幕 年8月26日,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共同主办,“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举办首展开幕式。展览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做指导单位,已获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来自国内外的金石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灞柳河畔,共话刻写在金石上的历史与文化。 ▲秦《琅琊台刻石》,清代拓本。 琅琊台刻石是最为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年)东巡,群臣请立石刻铭,传此石为李斯听书。清光绪中叶尚存山东诸城海神祠中,后坠入海中,现仅存残石一块,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所见明拓本存篆书十三行,每行八字,字迹多剥蚀模糊,但仍可于此揣摩到秦纂的笔意。清杨守敬评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器。” ▲三国魏《三体石经·尚书》民国拓本。 在中国古代史上先后有7次大规模的刻经。其中三国魏《三体石经》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当时刻了《尚书》《春秋》二经,共28石。所得一千多字的古文,在古文史上尤为可贵。此残石年秋出土。 ▲北魏《张猛龙碑》,清代拓本。 北魏正光三年(年)立,无书写者姓名,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阳24行,行46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是魏碑书法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碑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 ▲颜真卿《颜家庙碑》,清代拓本。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镌立于唐建中元年(年),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而立。颜真卿撰文并书,李阳冰篆额。碑高厘米,现藏西安碑林。此为颜真卿72岁时所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 日本碑帖专家伊藤滋教授,日本古籍碑帖专家小林藤子夫妇,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傅巍先生,日本明道沙龙杨志勤女士,日本古籍碑帖专家吴忠铭先生,意大利那波利大学研究员、复旦大学访问学者毕罗先生等海外嘉宾;著名古籍碑帖专家拓晓堂先生,著名文化学者章诒和先生,国家图书馆金石组组长卢芳玉女士,《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刘晶女士,上海图书馆研究院仲威先生,嘉德拍卖公司古籍碑帖主管宋皓女士,山东金石学会秘书长原旭东,山东省金石学会副秘书长赵昕,山东潍坊金石研究会秘书长王启亮,山东潍坊金石学家陈进先生,重庆市文联陈婧女士,碑帖收藏家、教育家王映晖先生,《阆中金石志》主编王萌先生,吉林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马智忠博士,河北金石学会副会长李俊卿等国内嘉宾;著名画家崔振宽先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万鼎先生;著名书法家赵熊先生、陈建贡先生、遆高亮先生,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姜西海、西安市收藏协会会长咸建军、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梅女士、陕西师范大学黄寿成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李卫东、西安美术学院李青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馆长王博,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范淑英,原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立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杨兵先生,西安工程大学马瑞教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刘依军,中新社陕西分社社长张珂,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贾文女士,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理事长秦航等嘉宾,省市区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展览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东周《提梁壶》全形拓,近代拓本。 此拓系用模板法拓制,此种拓法系民国全形拓高手长安李月溪所创制。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特殊技艺,要求拓技者具备熟悉素描、绘画、拓工、剪纸等技法。初始于清末,渐失于民国后。 ▲秦汉《瓦当四条屏》,近代拓本。 朴茂华兹的瓦当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灵。秦汉瓦当融书法、绘画、工艺和雕刻于一身,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说旧时瓦当鉴藏以其悠远古朴的美学特质而多局限于少数文人士大夫之间,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昌明,瓦当鉴藏已经走入千万大众之中。瓦当拓本题跋张挂已经成为时尚。 ▲唐《线刻侍女图》,近代拓本。 唐代棺椁上常常雕刻有生动的仕女形象,是古代线刻画的经典作品。此拓更以不同颜色槌拓仕女五官、服饰,堪称彩拓精品。 ▲唐《吉鹿葡萄纹方砖》,近代拓本。 花砖为模制,是用于唐代长安宫廷建筑中铺地的方砖。浮雕纹饰华丽,制作堂皇,古代砖瓦之杰构。 展览以“坚定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充分挖掘金石拓本的文字学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展出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金石拓本三百余件,其中不乏孤本。展品内容包括从殷商到宋金时期的各类金石图文。涵盖地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始山东,西达新疆。 ▲东汉《石门》清代拓本。 汉隶大字摩崖,东汉永平四年(61年)刻,高cm,宽47cm,原竖于石门北口外。其书法成就堪称世之瑰宝。 ▲东汉《玉盆》,清代拓本。 汉隶大字摩崖,属褒谷摩崖石刻,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以北的褒谷褒河两岸,时间始于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原刻于石门南三里许褒河水中一巨石上,该石中凹边高,酷似盆状,色白如玉,故名“白玉盆”,右行横书,高63,宽,传为汉刻。字迹因受水冲击,至南宋庆元时,字迹模糊,有人重刻竖书“玉盆”二字于其旁。南宋绍定二年(年),再刻“玉盆”二小字于重刻上方。 ▲三国《衮雪》,清代拓本。 原刻在石门水库大坝下方的河中一块巨石上,水流此处浪滚水激,状如“衮雪”。摩崖高50,宽,右行横书,右侧刻隶书小字“魏王”,传为三国曹操书。曹操一生以宰相自居,未曾称王,“魏王”二字据考证应非曹操所书。 展览以“坚定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充分挖掘金石拓本的文字学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展出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金石拓本三百余件,其中不乏孤本。展品内容包括从殷商到宋金时期的各类金石图文。涵盖地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始山东,西达新疆。 ▲秦《峄山碑(长安本)》,民国拓本。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县,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原始已不在,宋时覆刻有两本,一本在山东邹城县,一本在长安碑林。金石界以为长安本较有生气,故拓本被世人所重。 ▲西汉《五凤刻石》,清代拓本。 又名鲁孝王刻石,五凤二年(前56年)刻,此石于明昌二年(年)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之太子钓鱼池。随即移石入孔庙,现存东庑。此为曲阜孔庙历代刻石二十四种之一。 ▲东汉《礼器碑》 又名“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年)立,碑身高1.5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的重要作品之一。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展览采用新科技手段,如VR场景体验、体感操作观展、摹拓体验等多样形式丰富观展感受。 展览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拓专业委员会主任宗鸣安任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任学术主持,西安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任出品人,并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寿成,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王梅等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为展览提供学术及策划支持。 ▲东汉《嘉祥武氏祠西母阙画像》,民国拓本。 武氏祠西母阙为重檐四阿顶复体石阙,阙是我国古代宫殿、府第或陵墓前面门道两侧的一对高层建筑。嘉祥武氏石阙和武氏祠堂为同一建筑群,建于桓帝建和元年(年),位于山东嘉祥县纸坊镇武宅山村北,武氏家族墓地的大门。此为武氏祠西母阙旧拓。 8月26日,“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学术讲座由宗鸣安主持,李青、伊藤滋(日本)、仲威、毕罗(意大利)分别做了题为《临碑、读碑的重要性》《日本碑帖收藏的现状》《拓本装裱之美》《略述石刻拓片所起的文化媒介作用》的讲座。 ▲北魏《杨播墓志铭》,民国拓本。 北魏熙平元年九月二日(年10月13日)制。年出生于华阴五方村杨氏墓茔。原藏西岳庙,年入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此志书风雄逸超脱,与汉中《石门铭》同气韵,尤以捺画见雄奇。正方形,边长68cm,魏书32行,行32字,字径1.5厘米,文字清晰,保存完整。年《考古与文物》有载。 8月27日,主题论坛《金石拓本研究·收藏·市场》由陈根远主持,宗鸣安、拓晓堂、王映晖、黄寿成、马智忠、原旭东分别就《金石拓本收藏与研究现状》《金石拓本的市场现状》《全形拓在当今的发展》《碑刻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殷商甲骨分类概说及甲骨伪片举例》《山东摩崖石刻概况》发言。 “展览无论从展览规模,还是展陈形式,展陈效果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同类型展览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众多书法文字或金石拓本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策展人宗鸣安对记者说,“浏览过此次展览所展示的三百多件碑拓,无异于浏览了三千多年来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并由此了解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希望所有观者在这个学习、了解的过程中,能始终被异彩纷呈的中国书法艺术之美所伴随左右,并感悟到拓本中蕴含的文化之美。” ▲东汉《刘平国治路颂碑》,清代拓本,48cm*46cm。 ▲东汉《曹全碑》,清代拓本,cm*78cm。 出品人崔迅馆长在开幕式上表示,“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是崔振宽美术馆、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提出创办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览项目的重要展览。展出的三百余件金石拓本中蕴藏的巨大文化含量,讲述的一个个中国故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正是创办这个展览的初心和动力源泉。经过近一年的积极筹备和工作团队的努力工作,展览荣获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这可视为国家层面对展览的肯定,对民营博物馆、美术馆事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每一位参与者都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相信“丰碑大碣”也将一如其名,成为中华金石拓本研究、展示、推广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崔振宽美术馆、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作为西安乃至全国非公博物馆的重要力量,也将砥砺文化担当,努力奋进,为古城西安奉献更多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优秀展览和艺术活动。 ▲唐《姜行本纪功碑》,清代拓本,cm*65cm。 《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雅昌艺术网、中新社、中国美术家网、《收藏》、凤凰资讯、搜狐网、西安电视台等省内外媒体,对展览做相关报道。 首展在崔振宽美术馆展至9月24日(逢周一闭馆),之后将在沈阳、杭州、重庆等多地进行巡回展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展览,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文字之美、艺术之美、文物之美! 崔振宽美术馆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是由当代中国画重要代表人物、当代长安画派领军人物崔振宽先生资助,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交流、公共教育、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美术馆。 ??公交路线:乘地铁一号线至终点“纺织城站“换乘路公交到“湿地公园·圣堤雅纳“下车后沿柳烟路向南米即到。 ??驾车路线:驾车请使用百度地图或高德地图搜索“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进行导航。 西安画会 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