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秀娟(左)是学生们眼中的“熊妈妈”。学校供图 5月22日,齐鲁最美教师评选正式开始投票,记者注意到,其中就包括来自济钢高中的语文老师熊秀娟。从教17年来,熊秀娟在济钢高中算得上是“名气响当当”,这不仅是因为她过硬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因为她与学生们亲密无间的关系。她教过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昵称”——他们骄傲地自称“熊孩子”,而对熊秀娟,学生们大多称呼她熊妈妈,或者小熊、熊熊。 女承母业,从小就立志做教师 “可以说,我与‘教师’这个职业结缘,起于胎教,始于热爱。”熊秀娟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济南平阴县李沟乡胡坡村,妈妈丛吉芬是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从教30多年,她始终扎根乡村,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和当地的其他乡村教师一起,为家乡培养出一代代大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熊秀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乡村学校由于人员不足,经常是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他们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过于繁重。“我的母亲就教过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同时还要照顾学生们的生活。” 熊秀娟说,小时候,最经常见到的情景是:白天妈妈在学校辛苦地上课,照顾学生;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工作: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刻版油印试题……看到妈妈整天忙忙碌碌,乐此不疲,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熊秀娟的内心对妈妈产生了深深的钦佩。 一个想法在熊秀娟心中油然而生,那就是将来要像妈妈一样,做“擦亮星星的人”,从事教育事业。年,熊秀娟顺利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进入济钢高中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柔中带刚,两次生病住院没影响工作 从教17年来,熊秀娟在教学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今年5月初,她又成功入选“济南市青年名师建设工程”,并入选济南市高中语文学科青年名师培养计划。在班级管理中,她赢得了历届学生的拥护,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济南市先进班集体”。 在济钢高中每周五的班会课上,熊秀娟所带的班级里是一片热闹的经典国学“头脑风暴”,学生们根据之前确立的主题,对经典各抒己见。“谁能hold住三国”“我来说水浒传”都曾是班级学生精心准备的内容。看似是一节普通的课,熊秀娟却有自己的小主意,她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浸润经典的同时,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 “90后、00后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硬管是管不来的,必须在方法上下工夫。”熊秀娟说,作为语文老师的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用人文经典潜移默化进行管理。她不以硬规章制度为重,而是注意引导学生熟读人文经典,让学生在经典的氤氲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创造“协力、负责、多元”的独特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以无需提醒的自觉主动承担责任,提倡每一名学生努力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地张扬个性。 如果说对学生管理上偏重于“柔”,那么熊秀娟对自己的工作上更偏重于“刚”。年9月、年11月,熊秀娟先后两次生病住院,为了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她入院前都做了详细安排。每天晚上,值日班长会向她汇报当天的班级情况。手术后,她忍着疼痛,不顾主治医生的劝阻,提前上班,又开始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一天也没落下。 就这样,年和年高考中,熊秀娟所带的班级成绩优异,一本上线人数位于学校第一,很多学生顺利考入、名校。 学生们说,为她而学有更大动力 为了真正做到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熊秀娟经常精心备好请柬,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其间与家长沟通学生个性发展,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熊秀娟的付出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学生的爱戴。 曾经有学生在给熊秀娟的电子邮件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小熊老师:‘为自己而学’,有时候,其实连自己都不信。‘为感谢老师而学’,有的时候,反而会给予我们更大的动力。” “我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去引领更多的孩子看到更美好的风景,遇见更美的自己。但是教师这个职业‘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羡慕名师的风采,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温文尔雅;但我深知这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熊秀娟告诉记者,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成长中的“小国家”“小社会”,现在有什么样的教室和学生,就意味着我们的民族有什么样的未来。 为此,熊秀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她曾参与并辅导济钢高中学生“大手拉小手活动”,到34中和历城六中进行“责任”主题班会课展示,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也曾带领班级学生组建青年志愿者先锋团,与名辉豪庭共建文明社区;组织策划学生参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了解农业科学新成就;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华联超市、山东省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就应该像生命中的绿洲,给心灵孤寂的人以电光火石般的温暖,让迷途的双腿载欣载奔,找到心灵的路。”熊秀娟感慨道。 (生活日报首席记者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