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曲阜:(系列六)曲阜最早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 年,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层面上确定了是以大汶口墓地为代表的遗存。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适时提出“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并利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碳14测年数据,把大汶口文化的绝对年代推定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介绍,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实证。并且在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在陵城镇果庄村发现鲁中南地区首个大汶口高等文化遗址民宅建筑基址,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迹有房屋、窖穴、沟等,窖穴达40多个,圆形、椭圆形袋状坑居多,壁、底经过特殊加工;同时发现有人骨架、猪骨架等位于灰坑底部,应与祭祀相关;出土的生活用具多为陶器,盛器、水器和炊煮器,器型有鼎、盆、罐、杯、钵等,陶色多样,装饰复杂,薄如蛋壳的黑陶杯、壶等反映了当时极高的制陶技术。 大汶口文化薄胎黑陶杯说起大汶口文化,就是距今约—年间,延续了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历史,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地区和苏北地区,考古认为也就是人文始祖之一少昊的部落少昊氏涉猎的区域。大汶口文化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镇的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曲阜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哪些呢? 果庄遗址是大汶口文化较高级别的聚落,面积达4万平方米,发掘的出土陶器和生产工具都很有特点,它的发掘确定了曲阜历史最早的年代近年,发掘的居址也填补了鲁中南地区考古材料的空白,果庄遗址呈东西向沿大沂河分布,主要发掘区位于果庄遗址北部,基本反映了当时的高级聚落布局,山东境内已发掘果庄遗址同时期成果非常罕见。 西夏侯遗址曲阜西夏侯遗址,西夏侯遗址位于曲阜市息陬乡西夏侯村西约米,沂河南岸约米。西、北两面呈漫坡状,地势稍低,东北为管勾山及蓼河。西夏侯遗址的地层关系上明确了大汶口文化早于龙山文化,为确定大汶口文化源于北辛文化,并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西夏侯遗址发掘面积仅有平方米,但发现了灰坑、陶窑、墓葬及建筑遗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器物,包括鼎、鬹、盉、壶、罐、缶、豆、钵、杯等陶器余件。袋足陶鬶,呈橙红色,三足尖的间距大体相等,表面修磨光滑,整体工艺流畅完整,最初是通用的酒具,后来的演变具有了温酒功能。很多随葬明器,做工精美,用途明确,显示当时已产生社会分化,居统治地位的上层贵族可享受更丰富的物质生活。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遗存。 大汶口文化陶豆、陶鬶曲阜少昊陵遗址,亦属大汶口文化。该遗址位于曲阜市书院街道旧县一街北,少昊陵西墙外,呈不规则形,面积约1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约2米,东西约米,南部被民居所压。经测定,为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少昊陵小雪镇南兴埠遗址,也是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南兴埠村东南一公里处,呈长方形,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面积约平方米。年被发现,文化堆积层厚约3米,有墓葬、房屋等,出土标本有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刀、石镰,陶器有鼎、缸、豆、盆、高柄杯、壶等。年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小雪镇的店子头遗址、南雪村的东九龙山遗址,也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址。 时庄镇霍家村遗址,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一米,出土文物有鼎、豆、盆、罐等陶器,还有石斧等。陶器主要以夹砂和泥质红陶为主。经测定,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年,被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 息陬镇齐家林遗址,在店子村北50米,年发现,面积约2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鹿角、陶器等。陶器多为豆盘、豆柄、鬲等,还有夹砂和泥质红陶,这都是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年被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 防山镇马庄遗址,位置在马庄村东南一公里处,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面积约.6平方米,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文物有灰坑、墓葬等,采集标本有石器、缸、鼎、杯、鬶、豆等,均为大汶口文化特征,年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庄镇王庄西岭遗址,位置在中王村西北米处,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面积约23平方米。年、年、年曾进行过考古调查,0.5米以下为文化层,0.6米处有红烧土块,0.7米处有草木灰,文化层厚度为一米。采集到石斧、石锛等石器,陶器以夹砂、泥质红灰黑陶居多,也有手制轮制陶器。从形制上看,基本属于大汶口文化,年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 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还有尼山镇黄土村西南的尼山水库遗址、书院街道张家村村西张家村遗址等处遗址。 大汶口文化是曲阜已知最早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存续时间长达1多年,为曲阜远古文明养成和先民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