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41.html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41.html

本文来源百度旅游某位游客,介绍的非常详细,小编身为曲阜人都为其称赞!

被称为东方圣城的曲阜是孔子的家乡。那么,孔子又是谁呢?孔子就是孔圣人啊。他出生在多年前的鲁国(现在的曲阜是鲁国的国都),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到孔圣人的家乡去看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

好了,说了半天,还是拿点”干货“给大家一饱眼福吧。什么”干货“呢?说来可笑,就是我收集和保存的一部分”批林批孔“漫画。在去圣城”朝圣“之前,先给大家看看

孔子在山东曲阜安息了两千四百多年,碰到史无前例的毛泽东时代,竟也成为清算对象。年10月间,中央文革“红人”戚本禹通过《红旗》杂志负责人林杰指使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头领谭厚兰去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因为孔子是“万世师表”,刨孔子坟的历史使命理应由未来的教师们承包。

这只是个引子。下面才是正文啊。真正好看的在后面。

10月19日,我们出发了。车票早几天在我家小区前的代售点买好了。去往曲阜的高铁列车很多,每天有十次左右吧。如果不是长假,票是很好买的。虽然,北京到曲阜有多公里,但是乘高铁只要2小时20多分钟。从时间上看,就和在北京坐地铁转个景点差不多。票价元。我们是12点半左右发车的,下午大概两点50分到达曲阜。

出站门右边50米左右是高铁汽车站。在这里有K01路公交车可以直达市区各站。K01路公交车15分钟一趟,非常方便。我们就是坐这路车到孔庙南门站,然后去的旅馆。

在列车上吃的饭。30元一份;蛋汤是搭配的,5元。共35元。

我们在批发街北首下车后,过马路往回走30米就到汉庭连锁酒店,(早先在网上预订的)鑫中域手机电脑大卖场东边就是汉庭正门,(同一栋楼)

孔庙南门公交车一站就到,大可以走着去,出来汉庭有三轮车,也可以做着三轮去,最多5元钱就到!

晚上5点有关城仪式,可以去看看。安顿好以后,4点多钟我们就去了曲阜老城门,也是孔庙正门。我们住的离城门也就是70多米,几步就到了。离关城仪式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在附近走走。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

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护城河和桥。桥栏杆上的小狮子。城门和后面城楼之间是瓮城。

关城仪式要开始了;暮鼓已经敲响;卫兵们开路。

文武官员致辞。向尊贵的来宾们鞠躬敬礼。暮鼓关城仪式比较简单,这就结束了。在卫士的护卫下,官员回城了。大门紧接着也就关闭了。

该吃饭了,我们就近在住所附近找了家小餐馆,结果大大的上了一当。我们点了两碗炸酱面,7元一碗;一个京酱肉丝,18元。一共花了32元。京酱肉丝其实是一盘子大葱,上面盖了一层也不是什么肉丝,也没有什么酱,而是块大一点的油渣,就是肥肉炒了一下吧。表面看,还有肉呢,轻轻一扒拉就露出了下面的大葱了。根本没法吃,18元全部白瞎;至于炸酱面那就是挂面了,也不是酱,就是浇了些淀粉调的汤。勉强的吃了这顿饭,非常扫兴。好在老板的态度还好。晚上我们俩又上街逛了一圈,拍了几张曲阜的夜景。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有几点旅途的体会供朋友们参考。

1.曲阜和北京的气候相差不多,虽然看气候预报曲阜要高2-3度,但实际感觉基本一样,所以不必加减衣物。

2.如果是夫妻二人去玩,买高铁二等座的话你最好要买D、F这两张。二等座是五个位子一排,每一排的一边是ABC三个座位;一边是DF两个座位。

3.在列车上最好不吃饭,自己带点零食先垫垫,下车后再找地方吃。

4.而吃饭就不可以在景区里面吃了。曲阜是个小城,你多跑几步路就可以找到很好的饭店。这个我以后还要说到。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城外一个小吃店吃过早点,就到城门口去等着看晨钟开城仪式。

我们去的还早,城门前的人不多呢。

到8点了,一个蓝衣服的官员在一群武士和书吏的簇拥下,走到神道的尽头,宣布晨钟开城仪式开始了,欢迎各位来宾光临。然后他们又走回城门前。蓝衣服的官员宣布:开城。人多起来了,纷纷举起了相机。晨钟开始撞响。武士开路。官员出城了。

前面那个红衣服的官儿,可能是县令——主官儿;后面绿衣服的就是县丞吧,而那个武官儿就应该是县尉了。

晨钟开城仪式比暮鼓关城要复杂,要全套演绎孔子的“六艺”。现在进行的就是“礼”了。

官员们行完了礼返回。接着就是“乐”了。关于“乐”的表演。“御”的表演。“书”的表演。“射”的表演。“数”的表演。“六艺”表演完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官员们再次行礼,退场。接着要去买票了,又看见售票厅旁有个“论语背诵厅”,心想,我年轻的时候还是颇有功底的嘛,何不去试试?运气好的话就可以省两个门票钱。再一细看门前的须知,这便宜也不是那么容易捡的。无论是谁,不认真的背几天也不行。还是乖乖的买票去吧,免的出乖露丑。

票买好了,“三孔联票”元,还赠送免费参观“状元博物馆”。

买了票,走过刚才看节目的城门,就是孔庙了。先看一幅孔庙的导游图吧。然后再进。图中那些浅绿色底子的区域是没有开放的,浅橙色的区域是可供游人参观的开放区域。

孔庙的第一道牌坊是“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坊,这里也是孔庙的起点。坊额“金声玉振”是明朝山东巡抚胡瓒宗书写。“金声玉振”语出《孟子。万章下》,是孟子赞美孔子思想的话。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我国古时候奏乐,由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罄(玉振)告终。这是奏乐的全过程。孟子此语是说:孔子的思想,好象一首完美的乐章,有始有终,条理通达,志向高雅。

过泮水桥,是棂星门。

金声玉振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龙陛双阶,名曰“泮水桥”。桥下清水呈半圆形,称为泮水,桥下泮水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年)。

这座被称为“棂星门”的门,实际上并算不上门,而是一座石坊,与前方的“金声玉振”坊同样是四柱三间。棂星,即天田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接着是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年),全为石质结构。

“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用“太和”一词形容气的絪(yin带绞丝旁)缊(yun)未分的状态,即阴阳二气矛盾的统一体。太,通“大”,至高至极。和,指对立面的均衡、和谐和统一,“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元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

“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的东西两侧的孔庙院墙上是“德侔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

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年),清雍正七年(年)重修,三间四柱,上面是牌楼,六重四拱,坊柱下夹杆石,各有石雕天禄四只。天禄又称“天鹿”,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二坊赞誉孔子的品德与天地并驾齐驱、孔子之道贯通古今。

至圣庙坊。

至圣庙坊位于圣时门前,太和元气坊后。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0年)。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至圣”一词最早当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后宋真宗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的封号。至圣就是说孔子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严、庄重之义。

圣时门。

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由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

弘道门。

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年),为当时孔庙的大门。“弘道”为清世宗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书写匾额。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大中门。

大中门。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赞孔子的学问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

同文门。

始建于北宋初期,系当时孔庙大门,5间,两侧有回廊,金代成为二门,明代孔庙南扩,北门退居次要地位。此门原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因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活动,晚年从事整理我国古代文献工作,对我国文化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故以“同文”命名。今门独立院中,周无墙垣。

同文门的左侧有弘治碑和永乐碑亭。

后面就是奎文阁了。

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年),原名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三年(0年)又重修。“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

奎文阁后是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我们没有一一的去看了。

然后到了大成门。

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未开放);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大成门廊的蟠龙柱。

进了大成门,可见杏坛。

杏坛在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云:

“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大成殿的两侧配殿是配享从祀的历代先贤先儒牌位。

大成殿到了。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为全庙最高建筑。

大成殿前有南京的学子在祭典。

大成殿上的生民未有匾。

这块匾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雍正三年御笔所书。

“生民未有”句的出典可追溯到孟老夫子对孔子的评价。

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

意思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

这时孟子对孔子的极高评价。

殿内祀孔子像。殿外是卖孔子像和祈福牌的。但是基本上没看见有人买。与佛爷释迦牟尼等比起来,香火明显冷落。看的多,烧香磕头的几乎没有。为什么呢?

大成殿的后面是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殿堂。

孔子夫人的牌位。

再往后就是圣迹殿。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幅的“圣迹图”。

圣迹图每幅约宽38厘米,长60厘米,其所表现的圣迹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 止,并附有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

因为有玻璃遮盖,拍不清楚。这是其中一幅的局部。

圣迹殿是孔庙的中路最后了,西路没开放,在这就得向东拐了。首先看见的是后土祠。为供奉孔庙土地神主的所在。

挨着就是神庖了,是制作祭祀食品的地方。进了神庖的门,里面是一正两厢房。不过现在当然不是厨房了,而是“汉代的画像石展室”。很多,很精美。展示几幅吧。说是画像石,其实是浅浮雕。继续往回返,是孔庙里的家庙。家庙里供奉孔门“三世祖”。孔子、孔鲤、子思。再走,是崇圣祠。里面没什么内容了,就是个商业场所了。照相要钱,穿衣服收钱,还卖字画。孔氏一支的家谱碑。状如石槽,里面是字。

孔宅故井。孔宅故井在孔庙东路诗礼堂后,相传为孔子当年吃水之井。明代高筑井台,立碑设栏保护。井西建碑亭,立乾隆“故井赞”碑。

清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先后8次圣驾曲阜,有5次到孔子故宅井“饮水拜师”,并吟《孔宅井赞》赞曰:“疏食饮水,曲肱乐之,既清且渫,汲绳到兹,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借饮水表达了他对孔圣人的无限崇敬和尊重之情。后人在井西修建了一座四角黄瓦方亭,立上了他饮水拜师的“孔宅井赞”石碑。

挨着故井的是鲁壁。

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

再往前是诗礼堂。

据《孔府档案》记载:孔子教其子孔鲤学诗习礼时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事后传为美谈,其后裔自称“诗礼世家:。至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建造诗礼堂,以表敬意。

这叫龙柏。我们听一个导游讲:是乾隆皇帝来这里,走累了,倚在这棵树上休息,使它沾上了龙气,于是就长成龙样了。

这是成化碑。成化碑全称《御制重修孔子庙碑》,立于明朝成化四年(年)

成化碑的形制和书法固然引人注目,但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内容。碑文除了简述修建孔庙的经过外,主要是对孔子之道的赞扬。碑文开头即说:“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

碑文是皇帝御制,是孔庙中所有碑文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

到这里,孔庙就算是看完了。我们从成化碑旁的东侧门出口离开孔庙。

出了孔庙,就是阙里街了。

据说孔子曾在这里讲学。现在是商业街。

首先看到的是阙里坊。

坊柱下的石狮。街两侧都是买文玩的。华国峰的像在这里有很多。这是座钟楼。要到孔府了。孔府大门。门前的石狮。

重光门。又称“仪门”或“塞门”,明代建筑,因上悬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平时关闭,只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中才可打开。此门为孔府各建筑中的最高规制。

这是大堂了。是历代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地方。我觉得孔子后人的衍圣公是个虚衔,也就是荣誉称号,其实是没有多少公务需要处理的吧。反正总得有个办公的地方。

大堂公案。旁边的仪仗。荣誉称号很多的呢。

从大堂到二堂有个过道,两侧的长椅,是著名的“阁老凳”。所谓“阁老凳”,就是阁老坐过的凳子。阁老指的是明代著名的权臣严嵩严阁老。严嵩是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人称“严阁老”。是个大大的奸臣。严嵩觉得孔府是“天下第一家”,是世袭公爵,于是就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嫡孙、衍圣公孔尚贤,与孔府成了姻缘亲家。后来,严嵩倒了台,在被发配回老家的路上,严嵩转道来到孔府,他希望他那个贵为衍圣公的孙女婿能替自己向皇上说个情,能让自己的罪过小一点儿。来到孔府,严嵩让差人通报衍圣公求见,完了就坐在孔府大堂与二堂相连的穿厅内的红漆靠背长凳上等消息。没想到进去通报的差人一直没有出来,严嵩在长凳上等了几个时辰也没等到衍圣公的召唤,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当时严嵩倒台,全国上下一片骂声,衍圣公孔尚贤即使想替老丈人说情,肯定也说不下来,和严嵩见面或许也会难脱干系,而且孔府多年来一直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衍圣公考虑到严嵩劣迹昭著,难挡众人之耳目,最终不予接见。后世为了表彰衍圣公憎恶奸佞的行为,和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就将严嵩曾经坐过的凳子保留下来,以教育后人。

二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大堂礼毕奉茶休息的地方。

左侧为伴官厅,负责衍圣公进京朝觐事宜。

右侧为启事厅,负责收发公文、内禀外传。就和现在的秘书处那样。

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

孔府的前面就这些,是属于办公区域。后面就是住宅区了。

内宅的影壁上,画有这样一幅画。名曰《戒贪图》。“戒贪图”的“主角”,貌似吉祥的麒麟,但其实并不是,它是传说中的“tan”(反毛加个贪字)。

它也是天界中的神兽,虽然状似麒麟,但其本质却与麒麟有着天壤之别。麒麟是仁兽,造福人类,民间就有麒麟送子的传说。只要麒麟一出现,就是好兆头。而它则是贪婪之兽,饕餮之兽,贪得无厌。在《戒贪图》中,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包括“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应有尽有。但它仍不满足,仍然目不转睛地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一口吞下,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

《戒贪图》大约绘于明代,起始于多少代衍圣公已无从考证,但其用意却非常明显:那就是借它的丑恶形象,告诫自己和子孙切不可贪得无厌。据说衍圣公请人在照壁上画上《戒贪图》的同时,还立下家规,每当衍圣公外出,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大喊一声:“公爷过了。”从字面上讲,这句话是在向外通报公爷要出门了,而真正的用意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切不可贪婪,一定要保持俭朴的家风和清廉的形象。

站在灰砖白墙的古建筑群中,照壁上这一幅彩绘的《戒贪图》的确非常显眼,起码在视觉上,让置身于这个空间的人不得不“被迫”看到它,如此一来,客观上就加强了戒贪效果。照壁以独特的视觉化效果,成为独具特点的孔府家训。

和照壁对面,是前上房。是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本府举行婚丧嫁娶、做寿庆生的地方。这一排房子里除了什么那间正中的开着,其余的都锁着呢。我又趴窗户拍了两张。这是最靠东边的一间。听一个导游讲这是乾隆女儿的房间。

据说乾隆有一女儿,是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分钟爱。公主脸上长了一块黑痣,相术上说这块黑痣主灾,破灾的惟一方法是公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那就只有山东曲阜的孔家了。因为只有衍圣公可以在皇宫的御道上与皇帝并行,而皇帝到曲阜后,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头大礼,这是别的王公贵族都无法企及的。因而乾隆第一次到孔府时,就说定将公主下嫁。但清廷制度,满汉不能通婚,乾隆就将女儿寄养在汉族大臣于敏中家里,然后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给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府后人称之为于夫人。

从前上房往西拐,有处院落叫西学。有很多房间了。是历代衍圣公读书习礼,吟诗作赋,会见客人的地方。这是后堂楼了,是内眷居住的地方了。

现在大堂里陈列的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袭封三十二代衍圣公孔德成结婚时候的场面。一个导游说,他是年结婚的,本来蒋介石要来参加,但是赶上了西安事变,没来成。

这是他们的新房,也是趴窗户照的。这是后东楼,是女仆的住处。屋里的东西都保持着原貌。接着是一间孔子历代画像的展厅。这些画像都是打印的。其实这间屋子是卖纪念品的。再后,是一处花园了。名:铁山园。

铁山园里的假山和亭台。

铁山园里的各种形状的铁矿石。铁山园即由此得名。

最后,要出后门了,又有一处照壁。是一幅风景画,一条大路在当中,左边是湖水;右边是树林。也是听一个导游讲

说这是个什么三维立体画,在度内无论你转到任何角度,那条大路都对着你。说这是孔府的又一大奇观云云,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奇观来,我觉得导游有点忽悠。

孔府也看完了,还不到中午。状元博物馆离这里不远,就去那里。

出孔府不到百米,有这么一座小博物馆,这就是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如果你买了“三孔”联票,就可以免费参观了。据介绍,“状元博物馆”陈列珍贵文物近千件,展览面积一千余平方米,由四个展厅组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厅展示了状元们艰辛的科考之路;“一日看尽长安花”厅展示了状元们丰富的文化生活;“孔圣千秋状元师”厅展示了状元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厅展示了状元文化对民俗民风的影响。博物馆虽小,但是有很多的珍贵文物,有一些是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也算是开了眼了。

状元博物馆的大门,门牌子已经很破旧了。

这幅对联还是相当不错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但是内容已经过时了。过去,有科举制度,读书人鱼龙变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论家世如何,背景如何,会否拍马,只要读好书,就有富贵的可能,所以那时候把读书当作最崇高的事业是有来由的,现在呢?你书读得再好,......起不了决定作用。所以说,这对联过时了。我给它改了一下,你看看怎么样哦。:几百年人家无非钱大;第一等事业得说唱歌。为什么说是唱歌呢?过去是读书人“鱼龙变化”,一夜成名、一夜成“官儿”;改革开放一开始那些年,由于有政策空子,有社会主义墙角可挖,也有很多的人一夜暴富;这几年那就是唱歌的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了。你比如那个“旭日阳刚”,前几天还住在出租屋,唱红了就在北京买了房。还有大衣哥啊,李玉刚啊,一次出了名以后,生活都有很大的变化吧,当然,人家也是凭实力了。此类事例颇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你看现在,大家对此都有认识,都纷纷大学其歌、大练其歌;电视上各类赛歌的节目都十分火爆。

前年,我们去南京贡院玩,曾作打油一首,写在这里吧,以博朋友一噱。

装模做样贡院前,斗字不识一两担。爹好钱多脸皮厚,当官何须中状元。

好了,下面就要越“龙门”了。

越过龙门,就是那个“独占鳌头”的鳌了。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匾。这好象是个考中举人的捷报。考上了,就得当官啊。这是六品官的帽子。是水晶的顶子。六品官也相当于现在的副司局级了吧?不小。当了官就得坐轿。这顶官轿很豪华的,相当于现在的奔驰轿车吧。是从清同治7年状元洪钧后人手里征集的。

轿上雕刻的花纹。镂空的是喜鹊登梅图案;右侧是松下有鹿,我猜想是“官禄长久”的寓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得封妻荫子啊。下面就是皇封诰命夫人的一套物品:有诰命圣旨、有诰命牌、有凤冠、有诰命夫人的补服。

如果干得好,皇帝还赏黄马褂。这就和现代的勋章一样,是荣誉的象征。

这个床叫千功床。当然也是“官儿”睡的了。此床是同治年间造的,光雕刻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因此叫千功床。

馆内还有很多木雕的屏风啊,窗棂啊,牌匾啊等。都与科举有关,也都很精美。

状元博物馆出来,就有很多的三轮车夫来游说我们坐他们的车去孔林。他们说,坐景区的游览车要15元,你还得排队,坐我们三轮车只要5元钱。于是我们就坐了。一路上看,去孔林的车很多的,有出租车、有马车、也有游览车,都是多少钱没问,不知道的。很近,十分钟就到了。下面我们就要开始孔林之旅了。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公元前年孔子葬于此地后,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宗族墓葬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到了孔林,首先看到的是万古长春坊。是中国著名的牌坊之一。这座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年),是曲阜现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

接着大约有1公里的神道,两边都是商铺。神道尽头是一座木牌坊,上刻“至圣林”三字。此坊原名叫“宣圣林”坊,清雍正七年(年)与孔庙同时将“宣圣”改为“至圣”。此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年),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在仍然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至圣林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显得十分精美。坊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年复制,上书“至圣林”三个大字,字表面贴金,格外醒目。坊前有明崇祯七年(年)雕刻的石狮一对。牌坊后即是俗称的“大林门”,是正式步入孔林的第一道大门。

已经十二点了,我们有自带的点心、咸菜和茶水,吃了一些,算是中午饭了。这里可以乘林内游览车了,20元一位。

我们选择了步行。因为根据我们前期查看资料,觉得除了孔子墓外,别的可看可不看了。其实坐游览车可以看得全面一些的。

约米,到“二林门”。孔林的第二道大门——至圣林门楼,人们习惯上称其为“二林门”,简称“二门”。二林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五间重檐砖质城堡式拱门,两扇朱漆大门上各镶嵌着横九竖九共81个团花形铁门钉,这是孔子地位最为尊贵的象征。拱门上横嵌石匾,篆刻“至圣林”三字。此门建于元至顺二年(年)。通过二林门,才算正式进入了孔林。

孔林的游览图。

按照图内标识,我们直接左走,去孔子墓。先上洙水桥。

洙水是周代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洙水桥上建有三座桥,左右皆为平桥,唯中间一桥为单孔石拱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洙水桥。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了人们北望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此桥始建年代不详,约略考证应该在金代以前。

过了洙水桥,前面就是墓门了。道路两旁都是石碑。

过了墓门,就是孔子墓甬道。甬道直达享堂,两旁有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各一对。享堂内供奉有孔子的木雕像。穿过享堂,右是“子贡手植楷”。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他思路敏捷,能言善辩,是孔门弟子中最有外交才能的学生,深得孔子器重。在孔门四科中被列为“言语”科之首。子贡还擅长经商,是孔门弟子中“家累千金”的首富。)所植。树前有石碑一通,上书“子贡手植楷”。孔子死后,弟子们从各自家乡带来名贵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存,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其原因可能是因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各自离去,唯子贡守墓六年,为纪念其高尚的尊师品德,所以历代对其植树加以保护。子贡手植楷树于清光绪八年曾遭雷火,仅存一段树桩,为保护这段树桩,人们还盖了间小亭。楷树就是黄连树。左边往前一点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墓。三字经上说:“作中庸,乃子思,中不偏,庸不易”。他发扬了他爷爷的儒家学说,还教出了孟子这样的好学生,使他爷爷的思想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其功不可没。他的墓前有翁仲一对。在孔子墓旁的是孔子儿子孔鲤的墓。孔鲤好象没什么建树。据说,他曾经和他老爸孔子打趣说:别看我不如你,但是你爹不如我爹,你儿子不如我儿子。孔子的墓到了。墓前堆满了鲜花。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的左边就是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墓园内还有宋真宗驻跸亭。

康熙驻跸亭。

乾隆驻跸亭。

孔林里面的坟墓太多,当然也有一些是名人和有故事的人,但是总的来说,不看也罢。旁听一个导游讲,以前孔林是“无孔不入”,只要姓孔就可以往里埋。现在已经不可以了。

孔林我们看到这里就返回了。其他的没看到可以,有点遗憾的是没去看看于氏坊。即为纪念乾隆女儿而建的牌坊。可惜我当时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否则是必须要去的了。

以上“三孔一馆”(孔庙、孔府、孔林和状元博物馆)就看完了。一般的来讲,曲阜之游就结束了。很多人都是济南——泰山——再到曲阜,玩一天,看了“三孔”就回家了。但是,我们俩是闲散人员,在哪住也是住,我们是专门来曲阜的,所以要玩透。景点太多一条发不完所以分了两条↓↓↓↓↓↓↓↓↓↓↓↓↓喜欢的话点赞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