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pf/a_4527516.html ???公公住到杭州已有段时间,基本已习惯这里的生活。自年婆婆去世,到如今,他的生活基本形成规律,待春暖花开天气暖和些,他就像候鸟北徙回到山东,他说老家安静,还可以会会一些老朋友;待暑假我们去看他,接下去北方的天气开始要变冷,就把他接回杭州,跟我们一起居住。 ???公公是名退伍军人,对曾经的军旅生活有种别样的热忱,生活中无论他看的电视,唱的歌曲,弹的乐曲,基本都与革命题材相关。公公当兵时间不算长,年入伍,年转业,在部队也就6年时间,但革命生活的种子从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跟他交流军营轶事,常说自己年轻时爱学习,肯吃苦,也算能干事,深受部队领导赏识,但也因超负荷付出,身体受伤。他年入伍山东胶东莱阳部队,当时是通讯兵,学会无线电发情报,年部队支农帮助老百姓搞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工程,起早摸黑搬运石块致腰部受伤,为赶工程进度,北方11月的天气,他和战友们在寒冷的水里下水干活,浸泡时间太久,导致腿部冻伤。年公公在江西转业,被安排在黎川县公安局(当时是革委会军事托管)工作。前几年陪他检查身体,看过他的X光片,腰部模糊不清晰,磨损严重。前几天公公翻出一些老证件,其中有60年代福州军区颁发给他的“五好战士”证章,因为珍惜,他至今还能说清“五好战士”的“五好”是指: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内务卫生好。我想,这证章也是对他那个年代历史荣誉的见证。 ?公公曾经在部队获得的荣誉 福州军区颁发的五好战士证章 ???? ???公公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爱学习。他4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候父亲去世,从此三兄弟互相支撑。据说9岁时(年)村里集体雇过一个私塾老师,在私塾里上过一年学,年村里办初级小学,他有幸读到四年级,后因家里实在揭不开锅,被迫辍学。年大跃进时到马站(隔壁的一个乡镇)炼铁挣工分,后被抽调去修跋山水库,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年(18岁时)公公不甘贫穷现状,离开老家闯关东,投奔先前在辽宁鞍山闯关东的姐姐,适逢当地劳动局招人,被招工在鞍山美术工艺制品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他主动跟老师傅学,想方设法调出不同比例的色彩,学得一手好技艺,第一个月发工资,拿到47.5元,那个年代从没见过那么多钱,激动地一晚没睡着。但年因粮食短缺,鞍山压缩城市人口,把年后参加工作的工人全部辞退,公公只能又回到老家农村。村里安排让他护村,但他回去后已不安于现状,用他现在的话说,他发现种庄稼付出很多,但收成很少,干一年也没多少工分,分到手甚至没几块钱。于是年部队到村里征兵,公公不顾兄长反对,义无反顾选择当兵,从此阅尽千帆。70多岁年龄,偶尔也能蹦出几句外语,包括英语Don’tMove(不许动)、Followme(跟我走),Wearekindtocaptives(我们宽待俘虏)、Handup(举起手来),还有越南语(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派来的队伍,胡志明万岁)和日语(我们宽待俘虏)等等,据说都是年轻时在部队学的。 ???公公非常善良,对过去的经历常怀感恩之心。他常忆苦思甜,说以前农村真的苦,经常没东西吃,在村里护村时,有人曾半夜去偷集体的粮食,他说要不是真饿肚子,谁愿意去偷东西,所以他会故意躲开,让人家拿点粮食回去。年轻时他曾在江西当兵(年因支左,济南军区支援福州军区到达江西),后因公受伤,年退伍,转业到江西省黎川县公安局工作,年为家庭团聚调回山东,先后在沂水县国营第一旅馆和沂水县食品公司工作,并最后从食品公司退休。返回山东后,因婆婆是农民,公公需要常回家一起干农活,但因当兵期间时的工伤事故,公公没法参加重体力劳动,于是向民政局申请,返回部队层层审查后,办理了革命伤残军人证(三等甲级残疾)。 ???虽然在江西时间不长(大概5年),但江西的山山水水以及风土人情给公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经常怀念以前的战友和同事,感念他们当初对他的支持和帮助。年,时隔五十年,我们陪着他,一起回到江西黎川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见到他那些久违的的战友和同事,共叙战友情,场面非常感人。 ? 四个战友再相聚 时隔五十年,当年的战友再相聚,把酒叙情义 ???? ???公公爱好音乐,拉得一手好二胡,不管以前村里搞活动,还是现在社区搞联欢,经常会上台表演,尤以独奏《二泉映月》、合奏《我的祖国》擅长。因为他二胡拉得好,曾经也建议儿子学,但一段时间下来,貌似不是那么简单。问他为何能拉那么好,他说主要还是喜欢,愿意花时间。据说小时候村里有跟隔壁村联办京剧团,驻扎在隔壁村两年,经常跑去跟他们学唱京剧,学拉京胡,曾花五毛钱买过一把京胡,跟着师傅学,从此埋下爱音乐的种子。在沂水工作期间(大概年),有次从电视连续剧《阿炳》里听到阿炳拉的《二泉映月》,非常喜欢,刚好附近的高桥中学有个音乐老师会拉《二泉映月》,他就经常跑去跟老师学,基本每个周末都去,一个曲子学一年,还攒了一年的工资买了一把二胡,从此二胡慢慢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 初建小区乐队 中秋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 ???来杭州后,二胡给公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高教社区的银发族比较多,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早饭后,我们去上班,他常开玩笑说他也去社区上班,其实是去上课,据说有开设的各种辅导班,包括音乐理论课,他说以前只是学拉二胡,现在想从基础开始学,让我们给他从网上买书,看得出他很认真。因为共同的爱好,经常有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伙伴,搭伴一起玩音乐。 ???公公身体一直不大好,知道他常年以药相伴,自有一套自我保护体系,但具体哪里不好,以前真没关心过他。婆婆在世时,因婆婆不识字,身体又不好,公公的生活重心,主要以照顾婆婆为主。婆婆去世后,我们突然发现,其实公公问题也蛮严重。于是老公开始关心公公的身体,带他在山东、来杭州、医院检查。年3月,回老家给婆婆上坟的前一天,公公突发心衰、心梗,病危入院,山东的医生告诉老公,老人家必须动手术,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甚至挺不过那个冬天。但是后来,医院,还是杭州的浙大一院,包括其他请教的心脏内科、外科医生,他们看过各项检查指标后,都认为风险太大,不宜手术。老公曾请假两个月,专门陪老人到北京托人看病,临动手术前一天又突发心梗,无法手术,只能又回到山东。期间,从年3月至年5月,公公共发生过11次严重的心衰、心梗,几乎每次都会下病危通知书,每次住院都要十几天、二十多天。幸运的是,老人每次都挺过了危机。也感谢老公的哥哥和姐姐,那段时间,三姐弟一起,为陪护老人分工合作,跑前忙后。 ???年5月,在山东医生的精心调理下,公公的心衰指数达到历次住院最好值,医生认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最接近手术指征,强烈建议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5月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否则后面可能再也没有手术窗口期。幸运的是,在好多同事朋友的帮助下,我们遇到了浙大一院心脏外科的倪一鸣主任(倪主任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金刀奖”获得者,又称“倪一刀”),在他的指导下,公公从山东出院,一路小心翼翼坐高铁从曲阜到杭州。到浙一后,在倪主任的亲自主刀下,历时7个多小时,经过心脏的三个搭桥以及同步的心脏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复,76岁的公公在ICU经历3天昏迷、8天救护后,终于转危为安。 ???公公常说,是杭州,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一年多来,在休养身体的同时,他进一步融入这里的生活,三餐后必去小区转转,跟老朋友们侃侃大山,聊聊家常,也经常去社区上各种辅导课,每次出门,总诙谐的来一句“我去检查工作了”,看得出他也慢慢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但是,或许还未完全恢复,或许也确实年纪大了,今年下半年以来,经常听他说累,走不动路,几次想邀请他周末一起外出,但他总说吃不消。虽然身体还是虚弱,但老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胃口也不错,在家也偶尔给我们来一段《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或者来一段《上甘岭》、《红梅赞》…… ???对于公公,我其实一直心怀感恩。年年初,因为父亲的离世,我心情一直不好。幸亏有公公,跟我们住在一起,让我还有机会叫一声“爸爸”,也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幸亏有他,让我能跟老公一起,在生活上照顾他,让我们感受“子欲养而亲还在”,让我们还有尽孝的机会;也因为有他,有时候遇到问题或者碰到困难,包括有时跟儿子之间有冲突,总能听到他冷静的分析和善意的建议,让我时时体会到家有老人是个宝。幸运的是,儿子跟爷爷的感情也很好,爷爷的乐观和诙谐也在感染儿子,一幕幕都很温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知道,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公公也不例外。但至少,我们现在还拥有他。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珍惜与老人还能一起生活的日子。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